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取精去糟善辨析,欣赏创作两相宜

作者:郑忠耀




  拥有手机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短信“喜阅乐发”,热情高涨,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语文教师,在短信潮涌来之际,需要思考并着力寻找对策的是:短信会对中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应如何开展短信教学。
  
  一、短信会对中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内容积极健康的短信,从题材看大多蕴涵了美好的情感、充满了智慧,从体裁看大多是简约而颇具冲击力的诗、词、警句、熟语、小幽默、笑话、民谣、顺口溜。这些都会给中学生以思想的启迪、艺术的享受。例如:
  幸福是石子,烦恼是沙子,筛去这沙子,留下那石子,幸福一辈子!
  希望您和我一样: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
  毋庸讳言,短信中也存在相当多的不健康因素,有的纯粹是搞笑,有的很低俗,还有的甚至存在政治问题。
  短信内容的良莠杂存,必将对中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能从短信中感受人生之情、感悟人生之理、体验人生之趣、体察人生之态、品尝人生之味。
  
  二、短信赏析与创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把短信赏析与创作纳入中学语文教学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命题,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中我们再一次得到启示:生活丰富着语文,语文源于生活,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的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找到语文教学的源泉,就能挖掘语文课程新资源、提炼语文课程新元素、开拓语文教学新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经常关注短信的“生态状况”,自觉把短信赏析与创作当做中学语文教学的分内之事,通过有效的短信赏析与创作,架构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构建教书育人的有效机制。
  
  三、语文教学应怎样进行短信赏析与创作
  
  现在,国内已经有中小学教师开始关注短信教学,并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清华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的《自创短信贺猪年》,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卫东的《祝福短信读写》,浙江省嵊州中学马丹红老师的《手机短信的写作》等。
  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短信教学,可分两步走,即赏析为先,创作跟进。
  1.赏析为先,去糟取精,重在提升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对良莠杂存的短信进行鉴别是第一要务。开卷并非都有益,读短信也并非开机都有益。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给中学生以正确、及时、有效的短信赏析指导,使中学生面对短信潮,不至迷失方向。对思想健康、格调高雅、语言优美的短信,采取的策略是:摘录在本子上,内存于大脑中,转发给朋友,品味其精华,美信共欣赏。对思想一般或纯粹搞笑的短信,采取的对策是:看过且过,一过了之。对那些格调低俗的或带有政治偏见的短信,采取的对策是:不予理会,即予删除,决不传播!
  从语文的角度赏析短信的特点是一项重要任务。短信的形式特点是短而简明。短信因其短,避免了口头语言的漫说和无主题,避免了书面语言交流中的起、承、转、合,少了许多人云亦云的八股腔,还兼顾了表达的理性,给人一种鲜活感。短信体裁常见的有诗、词、警句、熟语、小幽默、笑话、民谣、顺口溜等。短信的表达多运用修辞格,这为修辞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认识短信的多种功能,也是不能忽视的。短信除了实用的通信功能外,还有祝贺、广告和报警功能。特别要对中学生进行短信报警指导。当中学生遇到人身侵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时,要会用短信报警,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2.创作跟进,锤炼语言,重在培养表达能力。
  短信语言显示出人民群众运用语言的智慧,也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喜闻乐见的短信,让他们在体味和欣赏的同时,对这些短信运用的各种修辞格进行分析,进而设置特定情境,仿写短信;也可以结合特定主题或媒体开展的短信征集活动,鼓励学生创作短信,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交际能力、提升表达能力。下面对短信作简要分类列举。
  (1)节日祝贺类
  捧上喜马拉雅酿制的圣水为你祈祷一生平安,献上珠穆朗玛峰编织的哈达为你祝福幸福安康,捎去雅鲁藏布江边的格桑花带去我的问候,祝你新年快乐!
  这类短信,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谐音等修辞方法,仅仅用几十个甚至十几个汉字组合,体现了短信写作者运用汉语的技巧。这些短信被大量转发,把节日的喜庆气氛渲染得浓浓烈烈。
  (2)感恩抒情类
  一声哭叫,是你生下了我;二眼睁开,是你在照顾我;三更半夜,是你在抱着我;四个季节,是你在哺育我;五颜六色的童年里,是你在教育我;七上八下的心情里,是你在安慰我;希望在九点你归来时,接受我十乘十的祝福!
  这类短信,是腼腆羞涩者或不善直接表达情感的人们最好的表达平台,他们在这里用幽默优美的语言、新颖独特的创意,表达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3)表达思念类
  冬去春来景依旧,情随事迁几度秋?十载寒窗同甘苦,四海创业争上游。同学团聚虽然难,来日友情总长久。短信过海送思念,开心幸福时时有。
  这类短信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常呈现出纷繁的体裁,显示出精彩的构思,思念一个人,或想起一个人,只需拇指一动,就可以把思念传达。
  (4)娱乐幽默类
  八月十五将至,送你一只月饼,含量:100%关爱,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在林林总总的短信中,这类短信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它们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暂时感受到了一种放松,享受到了表达的快乐和语言的乐趣。
  (5)针砭时事类
  滚滚长江都是酒,乙醇淘尽英雄。瓶瓶罐罐转头空,杯盘依旧在,几张老脸红。残汤剩菜酒桌上,惯看醉汉威风。一群酒鬼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废酒瓶中。
  对社会中的种种不良风气,人们痛恨之、感叹之。短信为人们宣泄这种情绪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人们可以运用短信来针砭时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短信的形式与内容也将不断推陈出新。希望我们语文教师珍视短信这种可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中学生对短信真正做到“取精去糟善辨析,欣赏创作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