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语文教师的书卷气

作者:刘占泉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中学的张江波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份别开生面的阅读教学实录。他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授课特色突出,试采撷数端,罗列如下。
  1.抑扬顿挫地诵读。请看这个教学片段:
  (学生齐读课文)
  师:很整齐,声音很洪亮。请听老师范读。
  (老师范读)
  师:老师的读跟大家相比,有何不同?
  生:有感情,注意停顿。
  师:文言文诵读讲究四个字:抑扬顿挫。文言文的味道就在其中。现在,请大家仿读原文。
  师:好,请停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找找刚才的感觉。
  (学生读)
  张江波老师追求“文言文的味道”,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嗅”出这种味道,“仿读”然后亲自感觉之,咀嚼之,品尝之。他引用古训告诫学生:作文者情动而感发,率性成文,阅读者须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方能把握行文思路,进而把握其主旨。这是让大家反复诵读的缘故。
  2.纵向繁体板书。除课文标题外,张老师还这样板书了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这篇课文与书法有着深刻的联系,如此安排板书活动,对于营造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氛围,无疑具有一定的“催化”价值。
  3.启发学生捕捉诵读之后的原初感受,进入文本涵泳本意,并将个人感受与原文相关语句加以对照、融合。比如这个教学片段:
  师:好一个“人之常情”!常情常态,言之有理。但请大家注意“情随事迁”。情因何事而迁是本文关键,我们后面再说。现在,大家说说,从原文看“悲”从何来?
  生:我觉得是因为人生很短暂,所以有时候很高兴,但一想到人生苦短,就有些悲哀。
  师:用原文说呢?
  生:“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还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就像曹操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以此作为启发和引领,且对关键问题敢于居高临下、鞭辟入里地讲解诠释,传授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这里,仅仅引张老师讲授“游目骋怀”的一段妙语:
  古人造语一向极为简省、形象。试想一下,在会稽之兰亭,赏自然之美景,这“目”之“游”,不正是文中之“仰观、俯察”吗?“骋”字偏旁为马。在俯仰之间,体认“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其心定亦当如纵马奔揽,心胸岂不为之开阔?想来古人寄情山水的情致即在此吧?古文的语言质感想必大家也有所认识吧?
  5.教师的授课语言中,文言成分较多。其中多数为援引古人成句,也有化用古人语句的,还有一些是教师临场即时脱口而出的“准文言”。后两种,选几则摘记于下:
  ——目何以游?怀何以骋?
  ——人生之美好短暂,享乐之永不满足,生命之终归于寂,信夫!
  ——那么,“情随事迁”中的“事”,说白了就是指本文之时代背景,诸位以为然否?
  ——说得不错!当王羲之与谢安、支遁、许循等四十余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得人生知己,忘情山水,岂能不乐?信可乐也!
  以上这五个方面的特色,使得这个教学案例氤氲着一种特殊的气息,姑且称之为书卷气吧。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自有其产生、集聚、弥散的过程,那是执教者从潜心为学到凭心从教的漫长经历。因为心中有了汉语文,有了汉语文的华严典丽、博大精深,有了攀登文化高峰的浪漫追求,他的语文教学实践自然就会呈现出云蒸霞蔚的峥嵘气象,所谓书卷气不过是一个表征罢了。
  教学行为总会有其深层的理念支撑,尽管有人尚不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一层,继而作出哲学层面上的观照。张江波老师是自觉的,他认为:“语言是我们的生存场,它不可以对象化,正如水中的鱼永远不可能知道水是什么一样。因此,对语言的把握主要是领悟式的,而非概念式的。”因此,他不赞成把学习语文和学习知识画上等号。他说:“如果将语文等同于知识,将语文等同于表达技巧,那么人的感性就会丧失。而感性是人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础。”“在感觉和经验之外,我们还需要用心来思考和领会。”这是一种特殊的直觉,而“用自然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是多么浅薄。”——由此,我们能够追溯到张老师教学理念的核心部分,即:游目骋怀于鲜活深邃的汉语文世界,引领学生像鱼儿一样涵泳在语言文字海洋里,和海洋一同生存、成长和发展。这堂文言阅读课是他实践自己教学主张的一次尝试,或许还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但特色是鲜明的,有教学的厚度,弥散于其中的书卷气使人难以忘怀。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师,应该有自身的鲜明印记,而书卷气要算是一种特质吧。手里捧着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要想真正学到其文与质的美,靠什么呢?靠教师引领学生涵泳,通过反复实践来达到较高境界,使技能获得、能力养成与素养发展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甚至融合在一起。遗憾的是,重重叠叠的大小考试、测验、评比、排队之类,严重扼杀了语文课和语文教师的书卷气,功利化玷污着母语教育,这是在走向死路,是无论如何不能容许的。
  但愿书卷气早日汇合成清风祥云,护佑着汉语文教育的千年圣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