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高中选修课教学初探

作者:戴 琼




  编者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那么,应该怎样具体实施选修课的教学,使之与必修课的教学有所区别?教学选修课应该把握哪些原则?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戴琼老师在选修课的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她把阅读、鉴赏与写作结合为一体来教学,形成了“阅读、鉴赏、写作”选修系列专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来稿讨论。
  另外,本刊2006年第12期发表了陈成龙老师《让探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相伴而行》一文,本期梁捷、潘新和老师的文章就是对此文的讨论。
  
  必修课结束后,选修课我们选的是《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和《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语文版),我们将两本教材穿插在一起进行阅读与鉴赏。在讲完苏轼的三篇散文后,学生开始对苏轼的人及文产生兴趣,有意犹未尽之感。于是我做了一个尝试,改变了以前紧扣教材的做法,让学生课外阅读苏轼的诗词,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及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并设计了“走近、走进苏东坡”专题学习方案,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效果很好。在学习了钱钟书的《论快乐》之后,学生结合《围城》谈了对钱钟书的若干看法,言语中对他的睿智与幽默充满了赞赏之情。于是,我将《写作》教材中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并纳入教学计划,将阅读、鉴赏与写作结合为一体,设计了“仰视圣哲·走进圣哲·平视圣哲”的专题学习方案。通过这两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对人、对事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深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有了以上两个专题的成功尝试,结合丰子恺的《渐》和《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阅读鉴赏专题——“走近丰子恺的文学世界、走进丰子恺的精神世界”就自然产生了,从而组成了我的“阅读、鉴赏、写作”选修专题系列。
  教学“走近丰子恺的文学世界、走进丰子恺的精神世界”的专题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走近丰子恺的文学世界
  
  (一)阅读鉴赏:《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1.文中描摹的阿宝的黄金时代是怎样的?
  ——天真烂漫,童趣十足,无忧无虑,纯洁明净,热情好奇,任性无羁。(黄金时代)
  2.文中描摹的成人的世界又是怎样的?
  ——虚伪冷酷,复杂,英雄好汉退缩、顺从如绵羊。(灰色世界)
  3.文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可喜,可悲,浓浓的亲情,担忧“肠中结”,不堪世间“冷酷”。
  4.哪种情感是作者最主要的情感?
  ——可悲,担忧,女儿不堪世间“冷酷”。
  
  (二)比较阅读:《渐》
  回忆《渐》的主题,看看作者的担忧是否可以从《渐》中找到答案?
  ——《渐》的主题:呼吁“大人格”和明达的人生态度,希望建成一个谦让、平和、明净的社会。
  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答案,于是进入下一阶段——将阅读与口语交际实用化。
  
  (三)体验与情感表达:一段珍贵的记忆;一点难忘的感受。
  设题:
  1.情感换位:爸爸、妈妈,我有话对您说。
  2.送父母一颗定心丸。
  学生表达话题:
  (1)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
  (2)我不怕长大。
  (3)我渴望长大。
  (4)我已经准备好了。
  ……
  这部分是整堂课的亮点,针对文中作者对虽已长大但尚未成人,即将由黄金时代进入成人的灰色世界的女儿的担忧,同学们从儿女的角度对父母谈谈自己长大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学会体验情感和表达情感。
  本环节可借情境设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用对父母之爱的真心体悟,来消除代沟。
  
  二、走进丰子恺的精神世界
  
  学生们兴致盎然地探索丰子恺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处查询积累的资料作了展示,现摘录要点如下:
  (一)人生态度:
  1.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
  2.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3.从一粒沙中感悟人生。
  4.一心向佛又热爱人生。
  (二)对人生的认识:
  喻:人的生活三层楼:1.物质生活——衣食;2.精神生活——学术文艺;3.灵魂生活——宗教——探索人生的究竟。
  (三)文章内容及风格:
  1.读他的睿智与深刻。
  2.如橄榄一般的文字与况味。
  3.对儿童纯明世界的向往。
  4.落笔琐屑凡常,提炼超脱凡常的情趣和意味。
  对丰子恺的行文风格和人生态度,在学完此选修课文之后,学生已经印象深刻了。在语言文学层面上,学生对其文有了相当的了解;在精神层面上,学生能将作家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去。
  以上对选修教材的处理,只是一种尝试,无所谓成与败。选修课如何上?和必修课如何区分?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教训可吸取,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但无论如何,我认为应该突出这样三个特点:灵活性、拓展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