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过程及其与单元设计的异同

作者:钱 玲 闫 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逐渐综合了各种学术理论而自成体系。它运用系统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过程进行分析,剖析教学设计与单元设计的异同,以期使读者了解当前教学设计的主流理论,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一直被称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纽带。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瑞格卢斯提出:“教学设计是一门连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大纲、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等看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各要素,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完善教学系统的功能。
  教学设计的产生、发展,一直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的影响。“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在起源时期,受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继而又受到认知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的影响。目前这三大派别在理论上不断地发展,并直接指导着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
  
  教学设计的模式将近千种,目前,结合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新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初具规模。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沃尔特·迪克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一直是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这里引用他的教学设计模型理论,结合语文教学设计实例介绍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迪克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十个部分:
  1.确定教学目标,即确定在教学完成时学生能做些什么。教学目标是来自对特定课程的需求评估、对上岗人员的岗位分析以及某些针对新教学所提出的需要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清记叙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总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社会(人际)等多个方面。
  2.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后,必须确定学生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根据必须学习的从属技能及必须掌握的程序性步骤对目标进行细致分析。一位教师在确立了《范进中举》的教学目标后,对教学做了如下分析:(1)教学篇幅长的课文讲求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上下功夫,由这一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另一人物形象孔乙己进行比较。(2)教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3.确定起点行为。除了确定教学中的从属技能和程序性步骤之外,还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掌握的特定技能。例如,教学《范进中举》,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对科举制度知道多少,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了解多少,对章回体小说又了解多少,《范进中举》在《儒林外史》中处于什么位置,教科书节选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它在整册教科书及教学单元中承担怎样的教学任务,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关注的,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
  4.编写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分析和查明起点行为的基础上,教师应具体说明当教学完成时学生将能做些什么。编写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规定要学习的技能、技能操作的条件以及行为表现合乎规范的标准。例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具体目标就可以确定为:(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2)感受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根据已经编写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试题衡量学生达标的情况。就这一步骤而言,教师可不必费时自己编制试题,只要能使用每篇课文后面提供的“思考与练习”,就能达到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目的。例如,《范进中举》思考练习二:“仔细阅读课文第五到第八段,说说其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各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的,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语文版)
  6.开发教学策略。根据以上五个步骤,教师可以确定自己将在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以及达成重点目标的途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活动、信息呈现、练习与反馈、测验及后续活动等部分。教学策略的开发是教学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教学策略应借鉴当前对学习进行研究的成果、对学习过程本质的认识、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例如,为突破《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对比鉴赏”的教学策略:(1)把人物的种种丑态和他们的高贵身份相对比,例如: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眼前的范进:穷酸、疯癫、荒唐;(2)把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前后不同的语言行动相对比,例如:胡屠户在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截然不同的两次评价以及完全两样的态度。为了加强学生对范进与胡屠户前后对比的认识,可以采用学生合作讨论、对比朗读等方式。
  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策略开发教学材料,如学习手册、测试试卷等。现代教学设计在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媒体中的大量信息和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例如,《范进中举》一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教师可以选择有关多媒体短片来介绍古代科举制度,也可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发如下教学材料:(1)英国作家爱德华·福斯特写过一本小册子《小说面面观》,他把文学中的人物分为扁平的和圆形的两种:那些类型化的、容易辨认的人物为扁平的,那些多侧面的、性格复杂的人物为圆形的。(2)阅读《儒林外史》与范进有关的章节或全书。(3)推荐以下讽刺小说名篇:《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变色龙》《套中人》—契诃夫(俄国)(短篇),《爸爸最值钱》—布赫瓦尔德(美国)(微型)。
  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开发阶段中收集数据和信息,以利于改进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一次试教后,便要对初步完成的教学材料进行一系列评价,从而确定如何做出改进。形成性评价有三种形式:第一,一对一评价或“临床”评价,是由教师同个别学生交谈以获得修正教学材料的信息。第二,小群体评价,由8—20名学生自学材料、接受测验,教师从中获得相关信息。第三,现场评价,一般由30名学生组成一个尽量真实的课堂,以此检查教学的各个程序。每一种评价所提供的不同信息都可以用于改进教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