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砉然响然”者乃鸾铃之声

作者:富金壁




  《庖丁解牛》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一段,其中“砉然”,注者多解为“皮骨相离的声音”,“(马砉)然”则解为“进刀时发出(马砉)的声音……(马砉),拟声词,比‘砉然’的声音更大”。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一些中学语文教科书都持这样的观点。
  但是,这样解释,起码有两点值得怀疑。一是“砉然、踦然”往往模仿、形容较响亮、较大的声音。宋代戴侗《六书故·地理》:“砉,石爆列也。庄周曰:‘庖丁解牛,砉然响然。’”因“砉”本义为“石爆列(裂)”的声音,所以其字从“石”。唐代沈佺期《霹雳引》:“岁七月大伏而金生,客有鼓瑟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始戛羽以(马砉)砉,终扣宫而砰(马砉)。”这是用“(马砉)砉”描摹乐器瑟演奏的霹雳之声。杜甫《有事于南郊赋》:“柴燎窟块,(马砉)砉擘赫。”是用“(马砉)砉”描摹烈火烧柴的爆裂声。而杀牲时的“皮骨相离声”或“关节的响声”能有多大?恐怕不宜用“砉然”来形容。二是牲畜被宰割时的“皮骨相离声”或“关节的响声”,不但不给人以美感,反倒令人毛骨悚然,又怎能“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而使文惠君激赏不已呢?
  唐代成玄英为《庄子·养生主》作的疏倒能给人以启迪:“砉然响应,进奏鸾刀,(马砉)然大解。”原来庖丁解牛,手所执者并非寻常之刀,而是鸾刀。
  什么是鸾刀呢?
  这是古人在祭祀时专用的宰牲之刀,刀环有铃,所以叫鸾刀:“鸾”通“銮”,銮即铃。因祭祀是很神圣的仪式,追求美感,割牲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庖人用刀之时,铃声悦耳,祭祀就更觉庄重优美。其例甚多,略列一二:
  《诗经·小雅·信南山》写周王祭祖:“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萓。”毛传:“鸾刀,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孔颖达疏对毛传又详加解释:“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故《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是中节也。”这是孔颖达征引《礼记·郊特牲》,解释为什么割牲要用鸾刀:“刀环有铃,其声中节”,其含义深远——用刀的声音和谐,合于音乐节奏,然后才割断,这才是祭祀的割牲,而不是一般的宰杀牲口。孔颖达对《礼记·郊特牲》“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句的解释是:“‘声和而后断也’者,必用鸾刀,取其鸾铃之声宫商调和,而后断割其肉也。”也是说这个道理。孔颖达还解释了用“鸾刀”与用“割刀”的区别:“割刀,今之刀也;鸾刀,古刀也。今刀便利,可以割物之用;古刀迟缓,用之为难。而宗庙不用今刀而用古刀,亦是修古故也。”就是说,在进行宗庙祭祀割牲时,必须依古例使用鸾刀。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还记了一件有趣的事:楚庄王伐郑,郑国战败,无奈之下,郑伯使用“苦肉计”:“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表示愿意以己为祭品,请楚庄王杀了自己以祭神。东汉何休注:“鸾刀,宗庙割切之刀,环有和,锋有鸾。”他认为鸾刀除刀环有铃以外(“和”也是铃),刀锋也有铃。
  这种习俗,魏晋之后人们还很清楚。《三国志·吕布传》“自为其兵所杀”,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庄周之称郊祭牺牛,养饲经年,衣以文绣,宰执鸾刀,以入庙门。当此之时,求为孤犊不可得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也说:“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那么,“砉然、(马砉)然”能否描摹鸾刀之声呢?能。宋代宋祁《皇太后躬谒清庙赋》:“鸾刀(马砉)然,刑丽牲以升几:玉瓒(角求)尔,湛明水而函空。”
  明代杨慎《丹铅余录》用通俗语解释这种古习俗:“《庄子》说庖丁解牛处云:‘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节合拍也。刀声亦合乐府之板眼,俗谚所谓‘打出个令儿来’也。乃知天地间物,无非乐也。贾人之铎,谐黄钟之律;庖丁之刀,中桑林之舞。至丁牧童之吹叶,闺妇之鸣砧,无不比于音者。乐何曾亡也哉!”
  宋祁的《皇太后躬谒清庙赋》说“鸾刀(马砉)然,刑丽牲以升几”,不就是直接用《庄子》“庖丁解牛”之典吗?杨慎《丹铅余录》用“打出个令儿来”的俗谚来解释庖丁解牛的“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何其贴切生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技艺高超且敬业乐业的理发师、厨师,他们手中的剪刀、擀面杖,有时不也有意无意地“打出个令儿来”,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吗?
  所以读此课文,至少应当明确两点:一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并非为他日常供膳,乃是为宗庙祭祀杀牲。二是庖丁手所执当为鸾刀,他解牛的动作、进刀发出的鸾铃声,都合于《桑林》《经首》的旋律、节拍;庖丁解牛,犹如优美音乐伴奏的舞蹈。精妙如此,方能博得文惠君的由衷赞叹:“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这样看来,《庄子·养生主》中“砉然响然、(马砉)然”形容的是“进奏鸾刀”的铃声,大概没有什么疑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