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说“剩女”

作者:杨小平




  “剩女”是目前媒体上流行的又一个新词,无论在报纸还是在网站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剩女”的身影:
  (1)“剩女”们之所以坚持着,不为世人的眼光嫁她不想嫁的人,是清高?是脱俗?NO,只是怕:上一秒嫁给“委曲求全”,转瞬就碰见了“真命天子”!(人民网2006年3月1日)
  (2)玲珑的五官,苗条的身材,从国内最有名的大学硕士毕业,月薪接近五位数,这样一位几乎是完美的女孩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剩女”。(《武汉晚报》2006年3月10日)
  (3)以至于我后来在大学里的初恋就找了一个酷似那美国海军飞行员麦德林的帅哥,现在直接导致我变成一个挑剔的“色女”,快要跻身“剩女”的行列了。(《江南时报》2006年4月4日)
  什么是“剩女”?“剩女”就是“剩下的女人”的简称,指一群有学识、有相貌、有经济基础但年龄已经三四十岁的单身女性。也称“3S女郎”或者“3S女人”——Single(单身)、Stuck(被卡住了)、Seventies(大多数生于20世纪70年代)。该词是仿拟人们常说的“圣女”而造的,“剩”在语音上与“圣”相同,听上去好像是“圣女”,其实是“剩女”,用它表示才貌皆佳大龄单身女性这一特殊人群,非常幽默。“剩女”符合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符合汉语仿拟造词法,又符合人物身份。
  这个“剩女”与俗话中说的“有剩男没剩女”中的“剩女”不一样。俗话中说的“剩女”是一个词组,还没有凝固成词,它的使用极不自由,只与“剩男”相对出现。俗话中说的“剩女”既包括城市女性,又包括农村女性;既有才貌皆佳的女性,又有才貌欠佳的女性;也没有年龄大小、经济状况的区分,主要和男多女少的比例有关。“有剩男没剩女”意思是男的可能说不上媳妇,女的却没有嫁不掉的,嫁比娶容易得多,女人再穷、再丑、再不好也都还有人要,不会被别人挑剩下而打单身。而新词“剩女”是现代都市新出现的女性,她们绝大部分生于20世纪70年代,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能力、高素质、高收入,长相也无可挑剔。“剩女”与男女比例无关,因为国内目前的男女比例是男多女少。“剩女”与现代城市女性的择偶要求太高有关,她们多半是高不成低不就。“剩女”不仅是“剩”下的,而且是自己把自己“剩”下的。
  “剩女”现象已经是一种父母、朋友关心以及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剩女”并非中国才有,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早已存在。
  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在“剩女”的基础上进一步仿拟,造出了“剩男”,如:
  (4)如果说60岁的剩女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那么60岁的剩男就是没有价值的“老顽童”了。(http://lady.QQ.com2006年2月10日)
  (5)一个整齐干净的男人才能让人感觉很舒服,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剩男”们最好能满足以下A、B、C、D四步走的要求:有清晰的线条、干净的肌肤和头发、优雅的外形,将自己从头到脚美化一番。(《广州日报》2006年3月17日)
  (6)但是,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优秀的男人也可能成为一个“剩男”。(《新民晚报》2006年4月13日)
  “剩男”多指那些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仍处于单身状态的男士。“剩男”虽没有“剩女”那么引人注目,但也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类似于“剩女”,这个“剩男”与俗语“有剩男”没“剩女”中的“剩男”也不一样,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