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现代“月光”族

作者:孟繁杰




  说到“月光”,人们总是会联想起夜晚,联想起皎洁与柔美。不过,在现代人不断变化的生活理念中,“月光”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请看下面的句子:
  (1)在面对繁忙的工作与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纯粹的物质消费的确能带来快感从而掩盖独处江湖的疲惫与虚弱。正因如此,我们身边有了“月光公主”、“高收入无产”这样的人群,他们唯一可能反省自我的时候恐怕就是每月从信箱取出各式信用卡账单的那一刻了吧!(搜狐2004年12月8日)
  (2)他出门常“打的”,不时下馆子,穿戴也紧跟时尚,光手机就换了好几个……常受到长辈们的批评,但他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月光”理论:“挣钱就是为了花钱,花光了才有动力去挣钱。”(《芜湖日报》2004年6月15日)
  (3)2005年的日历早已揭开,每个人都想告别“月光”生活,想每个月的薪水翻番,想告别打工的生涯,想住大房子过舒坦的日子……(《江南时报》2005年2月1日)
  这里的“月光”已经与它的本义风马牛不相及了,它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理念,是指一些人努力挣钱,努力花钱,尽情享受,每个“月”的工资到了月底就全部花“光”,没有节余,没有积蓄,即“月月挣,月月光”,而这些人则被戏称为“月光族”。
  “月光”一词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理财观念有密切关系。“月光族”们基本上是处于白领阶层的高收入人群,他们崇尚高质量的生活,有很强的精品意识,他们追求名牌、时尚,追求随心所欲的快乐生活。他们没有理财的概念,因为他们有挣钱的能力和资本,可以一手花钱,一手挣钱。
  一个新词刚刚出现的时候,往往有它固定的所指,不过,随着新词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用频率的增高,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会有所变化。“月光”也是如此,它的意义正在逐步扩大,不再专指高收入的社会人群。
  (4)她是来自宁夏某高校的大三学生,是独生女,父母非常宠爱她,每个月给她五百到七百不等的生活费,应该说生活比较充裕了,可她也进入了“月光族”。“我的毛病就是喜欢乱买东西,眼松手不紧。”(新华网2004年10月13日)
  (5)陈宾夫妇都是普通工人,孩子正在读高中,每月家庭收入不到3000元,扣除生活费用,另一项重要开支就是孩子的教育费,加上平时还有些意想不到的应酬,陈宾一家一直都是“月光族”。(慧聪网2004年4月22日)
  这里“月光”的主体是“大学生”和“普通家庭”,广而言之,凡是每月把钱花光,没有节余的人,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可以归入“月光”族。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这个一直被中产或小资们标榜的“快乐、享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会进一步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