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这群斑羚”是奇数还是偶数

作者:汪立海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曾被编入人教社2001年大纲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现在又被编入人教社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两个版本,这篇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上有些不同。
  课标版教材上是这样的:“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与课标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就“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这句话专门进行了点评,认为“奇数”一笔在表现镰刀头羊领袖品质和悲壮色彩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在大纲版教材中,却没有“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这句话。
  编选在前的大纲版教材删去了有关“奇数”的内容,编选在后的课标版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却看重有关“奇数”的内容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如何看待这一变化?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故事里,“这群斑羚”不是奇数,而是偶数。
  全文关于“这群斑羚”跳崖逃生的叙述,与数字有关的共有六处:
  ①第3自然段:有一只老斑羚“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死了一只,奇数。
  ②第7自然段:“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没跳,不计。
  ③第9自然段:一老一少试跳。——一死一生,偶数。
  ④第10自然段:老少结对,纷纷飞渡。——死者与生者对等,偶数。
  ⑤第12自然段: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双双死亡,偶数。
  ⑥第16自然段:剩下镰刀头羊。——一只,奇数。
  将②处除去不计,①⑥处皆为奇数,③④⑤处皆为偶数,如此,“这群斑羚”的总数当为偶数。
  那么,作者原创本文时,为何会作“奇数”之说呢?说得圆的理由只能是这样的:或者是没有将①处的先行跳崖的老斑羚视为“这群斑羚”中的一员,或者是把镰刀头羊作为“独特的这一只”而没有算做“这群斑羚”中的一员。一只死在群体跳崖飞渡之始,一只死在群体跳崖飞渡之末,把两者之中的任何一只不计入“这群斑羚”,似乎都说不过去。
  与其如此矛盾与费解,还不如将“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