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笑》教学设计

作者:刘亚丽




  一、设计说明
  
  《笑》是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活泼、行文节奏明快的科学小品。作者围绕“笑”分门别类地进行说明。文章深浅适中,生字词很少,适合学生阅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笑”产生的机理,更可以体会到“笑”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时,可采用反复朗读的方式,从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辨、析、写等几个环节,把握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从中了解相关的知识,明确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
  2.体会本文在说明事理方面的特点。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活泼灵动的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以切入点1为例)
  
  (一)教学切入点
  1.采用“默读—朗读—品读”的常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并体会本文是如何说明事理的。
  2.引导学生通过演和写进一步理解“笑”的机理及作用,以领会文章的意图。
  
  (二)导入新课
  利用屏幕显示两幅图片。一是“大笑的乔”,即已故的原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仰天大笑的图片。二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教师略作讲解,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时收集的有关“笑”的语句。在学生对“笑”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以设疑的形式引出新课,例如:“笑”大多是一种愉快的表情,我们经常笑,也经常看到笑,但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些我们可以在高士其先生的《笑》中找到答案。
  
  (三)诵读感知
  1.默读一遍,标出段落的序号,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画出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然后当堂选抄其中的10个。
  2.朗读课文。要求尽量读出文中那种欢快昂扬的情绪。可采用指名朗读、分组读、齐读相结合的形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初步理清本文总-分-总的思路。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根据屏幕上显示的“笑的形成、笑的形式、笑的作用、笑的辩证法、笑的哲学、笑的其他学问、笑的比喻”这七个要点,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对“笑”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这一特点。
  
  (四)研读讨论
  1.精读课文第9段,注意揣摩该段在运用词语方面的特点。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排比的文字,并体会其作用。
  3.学生自由选择文中的佳段佳句朗读、品味。然后每组挑选一人在全班朗读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的突破方法:诵读品味法学习文章语言的表达技巧。
  
  (六)学法指导:反复诵读,圈点勾画,摘抄应用,讨论探究等。
  
  四、拓展延伸
  
  1.回顾学过的《空城计》《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三篇课文中有关“笑”的描写片段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2.阅读冰心的散文《笑》和周汝昌的随笔《谈笑》,试着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与课文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