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

作者:刘闽英




  一、设计说明
  
  《南京大屠杀》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报告文学,它以丰富、确凿的史料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暴行。警示后人“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告诫世人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否认、抹杀或歪曲历史。教学中,注重把握“感情”这条线索,通过朗读、圈点勾画、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查阅南京大屠杀的史料。
  2.体会文章的编排构思,学习运用史料表达情感的方法。
  3.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史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相关图片和简介抗日战争的文字,让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形象的感知。
  2.教师的导入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对中国人民肆虐蹂躏的历史。历史已经远逝,但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教学切入点
  1.从报告文学的艺术特色切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体裁、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从报告文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与“大屠杀”相关的字、词、句、段,仔细品味。
  3.从人物形象及场面描写切入:从静缘老人精神失常的描写、燕子矶大屠杀的场面描写以及两个日军杀人狂的杀人竞赛描写等入手分析。
  举例:以探究思想感情为切入点进行设计。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2.默读课文,看看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现实与自己所了解的差距。
  (1)找出与“大屠杀”相关的词,仔细品味。
  (2)找出你认为最悲惨的场面来,朗诵相关文句文段。
  (3)找出表达作者心情和感情的词句,朗诵相关文句文段。
  3.讨论交流,共同品味,挖掘主题。
  (1)文中记述了哪几起大屠杀惨案?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受害者的形象?
  (3)根据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屠杀了我们多少同胞?
  4.切磋交流,探讨人生。
  (1)说说我国近代历史上还有哪些受辱的史实。
  (2)思考: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它。联系现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对此你有何感想,想想中国年青的一代该肩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法:启发讲授法、点拨法、圈点勾画法。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会文章内容的编排设计,学习运用史料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勾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共同品味。
  2.联系实际法:结合现实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拓展延伸
  
  1.提供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片段,让学生拓展阅读。
  2.阅读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南京暴行》。
  3.用课文中的有关字词写一段文字,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场面,表明自己的立场。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