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力行节约”还是“厉行节约”?

作者:薛 蓓




  近来,随着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为大家的热门话题,“力行节约”与“厉行节约”频频出现在媒体中,比如:
  (1)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倡导生产企业,在该标准正式实施之前的生产过程中就按照标准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力行节约,减少浪费。(《东南快报》2005年9月5日)
  (2)要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规定,狠刹单位、部门之间相互宴请等不正之风,严禁在各类场所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河南电力报》2005年9月19日)
  那么究竟应该是“力行节约”还是“厉行节约”呢?查《汉语大词典》,发现这两个词都有收录,解释如下:
  “力行”:①犹言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②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厉行”:②严格实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还要从学术方面、文艺方面创造舆论,把遵守法制,厉行民主,保证民主集中制能够真正地得以实现,当成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力行”“厉行”的基本含义都是“尽力去做”,但它们在感情色彩上有很大的不同。“力行”古已有之,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实践,是主体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发的实践,是没有客观标准的。而“厉行”则出现较晚,它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实践,是有客观标准的,它要求实践的主体完全按照某种标准去执行,带有强制的、命令的意味。总之,“力行”强调主观自觉,“厉行”强调客观要求。
  所以,“力行节约”和“厉行节约”在字面意思上都是讲得通的,但二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在使用时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谨慎选择。如果是说个人主观自觉节约,则应选用“力行”,如果是将节约制度化、责任化,则“厉行”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