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飞星不是牵牛星

作者:方有国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某教材注:“〔飞星传恨〕飞奔的牵牛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这句写牛郎赴会时的急切心情。夏末秋初之时,牵牛星格外明亮,似与天河对岸的织女星缩短了距离,所以词人有了‘飞星’的想象。”
  这条注释把“飞星”理解为牵牛星。其实“飞星”指流星,注释系望文生义。
  《南齐书·志第五·天文下》:“流星自下而升,名曰飞星。”又《晋书·志第二·天文中》:“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飞。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古书中有关飞星天文现象的记载很多。《汉书·天文志》:“四年闰月庚午,飞星大如缶,出西南,入斗下。”《续资治通鉴》卷一五八:“辛丑,金太史奏:‘飞星如火,起天市垣,有尾,迹若赤龙。’”《宋史·志第十二·天文十二》:“丁丑昼,有飞星出东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中天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宋史·志第五·天文五》还记载了飞星有五种,并有妖祥之分:“自下而升曰飞。飞星有五,亦有妖祥之分。飞星化而为天刑则祥;为降石、为顿顽、为解衔、为大滑,则为妖。”飞星是流星,是变化流动的,因此它可以在天上许多地方出现,如上文所举几例就分别出现在西南、天市垣和东南。而牵牛星是恒星,不能在天上到处出现。
  飞星是一种流星天文现象,其特点是速度非常快,古人因此常借以表示快速、迅疾。如唐代顾雪《武烈公庙碑记》:“鸢书过而急甚飞星,鸳枕稳而谁惊醉梦。”《全元散曲·王和卿》:“〔尾〕畅道引臂员扇,棒过处飞星如箭,茂林中法头不善。”《鹊桥仙》“飞星传恨”的“飞星”,也是这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