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让语文学习彰显在广阔的资源背景之中

作者:李明高




  作为母语课程,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殷实的文化资源,可以说,语文课程的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那么,语文课程资源有哪些开发途径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与语文教材亲密接触——教材资源的开发
  
  过去,我们曾把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唯一资源,这显然是不妥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语文教材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对话:充盈教材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凭借教材这个载体,抓住文本中能引发学生感悟的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意义。心中有感,向教材倾吐;心中有思,向教材述说;心中有疑,向教材发问。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在乐趣,享受灿烂丰厚的文化精华。
  2.延展:丰富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应是具有生长意义的“活性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超越教材,创造性地拓展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丰富教材的内涵和意义。
  3.创编:活化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不是僵死的文本,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体验,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如引导学生模仿、表演、改编、创作等,让学生在亲历和体验中活化教材,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
  
  二、盘活教师这个“资源库”——教师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自然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首先,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条件性资源。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教学形象、人格力量和情感品质,是传输语文课程信息、提高语文课程水平、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发现、鉴赏、整合、改造、开发的见识和能力,影响甚至决定语文课程的作用。其次,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素材性资源。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本身就是课程素材,是加工了的课程资源。所以,每个教师都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让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
  1.在教学中开发资源
  从语文的专业素质上看,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偏向,有的在阅读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有的在写作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有的喜欢文言文,有的爱好现代文。为充分开发资源,可以打破一个教师独揽一班课的做法,让各位教师承担自己所擅长的教学内容,进行跨班教学,实现“优势共享”。另外,有些语文教师还有专业之外的特长,可采取选修课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资源的空间。如喜欢小小说的,让他们开设“小小说讲座”;对影视有研究的,让他们开“经典影视赏析”课。
  2.在交流中生成资源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人士之间的交流能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资源积累。语文教师要学会交流,重视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生成新的资源。
  3.在合作中激活资源
  语文教师应增强合作意识。一方面,学科内要加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集体备课就是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重视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合作可以激活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资源不断生长。
  
  三、打通每一个“信息源”——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一,学生的才华、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第二,学生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的参与、交流、碰撞能够生成新的语文课程资源。
  1.学生的交流产生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是一个多极的“信息源”,我们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的空间,让他们实现资源共享。要给学生展示特长、经历、成果,甚至错误的空间。
  2.学生的合作产生资源
  正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的课程资源,所以,当合作学习将他们联系到一起的时候,这些课程资源就可以相互利用,相互整合,并进而生成新的资源。
  
  四、捧读学校这本“大书”——校本资源的开发
  
  学校的历史与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财富,是一笔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的环境与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报廊、文化广场等也是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的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同样是良好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资源无疑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大校园中感受大语文教育。
  1.校史室,一本厚重的书籍
  校史是丰碑,镌刻着学校办学历史的艰辛和辉煌;校史是镜子,折射出校园的七色阳光。因此,应该重视开发这一独特的财富。学校的历史变迁和沿革、涌现出的各行各业人才,以及取得的累累硕果,都是一种人文积淀,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资源。
  2.图书馆,一道文化的大餐
  图书馆是一个校内课程资源库,应该充分利用,让图书馆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校应开设好图书阅读课,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大师,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打好精神的底子。另外,每个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图书角,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3.校园景,一片诗意的天地
  设置景点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应该充满浓郁的文化色彩,例如,可以用神话传说、成语典故、名家名篇、经典诗句来命名和设计学校的景点,使它们成为校园中一道诗意的风景。
  
  五、把“建筑”和“雕塑”搬进课堂——开发社区资源
  
  重视社区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能为语文课程注入活力。
  1.生活体验,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让学生开门学语文。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语文实践的优良环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市场物价”“邻里关系”“文化休闲”等社会问题的调查,在与社区生活的亲密接触中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2.专题探究,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新教材都设置了很多专题活动,完全可以把这些活动与学生所处社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开展教学。
  
  六、将“泥土”和“花草”夹入课本——自然资源的开发
  
  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
  1.在与自然的交融中积累素材
  自然资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素材,语文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常常需要自然的滋养,语文教学需要从美丽动人的自然世界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2.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激活灵感
  大自然是发酵和酝酿写作教学灵感的一个母体,语文教师要经常把学生带入大自然这一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与蓝天对话,与白云交流,让大山的褶皱撞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绿油油的麦浪激荡起学生灵感的诗行。
  
  七、和每一个家庭幸福地“约会”——开发家庭资源
  
  家庭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化的文化环境与设施,例如家庭藏书、报纸杂志、音响资料等;二是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家长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成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1.请家长参与建设
  充分珍视和利用每个家庭的独特资源,鼓励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家庭氛围。如为孩子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帮助孩子订一些语文报刊等。
  2.请家长参与教学
  充分利用家长的特长,定期请家长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如有的家长喜欢集邮,对集邮有研究,就可请他们开设“邮票与文化”课程;有的家长喜欢收集文物古董,就可请他们开设“文物与中外文化”课程。
  3.请家长参与活动
  请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猜谜比赛、演讲比赛、读报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八、搭建语文学习的新平台——网络资源的开发
  
  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手段,而且本身已成为一座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如目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语文网站,都提供了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料。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平台,也为语文课堂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场景,使语文课堂情境一定程度地动态化、生活化,使语文课堂具备了一些类似文化场所、社会天地的功能。
  1.网上阅读,变有限为无限
  网络是一个超级图书馆,里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矿藏”,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导游,引领学生在如诗如画的天地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在乐趣。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指导,定期向学生推荐最优秀的阅读“站点”,教师还可以通过“专题阅读”的形式,给学生设定一个话题及范围,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览,使他们有限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
  2.网上交流,变封闭为开放
  通过网上文学论坛、习作展示、邮件传递、个人网页制作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变单一平面的个人封闭空间为立体开放的群体互动空间,让学生在情感沟通、思想碰撞、经验交换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3.网上教学,变呆板为生动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件设计、资源链接,营造形象化、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场景,让学生从人与文本的呆板对峙中解放出来,进入情节化、互动化的“人—机”对话场景,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