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非指示性”教学并非无指示性

作者:欧阳林




  “非指示性”教学思想已广为人知,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将它付诸实践。笔者想提醒同行,实践时应注意所谓“非指示性”并不是真的无指示性。下面试以郑逸农老师的《〈客至〉“非指示性”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5年第5期)为例,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来加以说明。
  
  一、不指示学习目标并非无目标
  
  郑老师的设计理念为:“本课采用‘非指示性’教学法,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与自身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等,自主选择与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探究和交流产生问题答案。该教学力求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生成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养成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自主选择与确定学习目标”,是不是就没有教学目标了呢?不是的,而且恰恰相反,郑老师的教学目标应该说是相当明确的。在这里就需要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来分析,否则我们就可能真的认为不需要明确什么目标,而是完全让学生自主生成了。如果不明就里地来学郑老师的这种教法,十有八九会失败。那么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他所说的“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生成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养成健全的人格”,就是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这属于高级智慧技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目标。而他所说的让学生“自主选择与确定”的学习目标,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属于言语信息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容目标。内容目标不由教师确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生成,这体现了郑老师对课堂教学高超的把握能力。能力目标明确而内容目标不明确,这充分体现了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民主、平等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具有强烈的指示性
  
  智慧技能存在如下层次关系:高级阅读技能(高级规则)→基本阅读技能(规则)→提取词义(概念)→字词识别(辨别)。(括号中为加涅的提法)
  根据上图所示的层次关系,高级阅读技能的学习以基本阅读技能的获得为前提,基本技能的学习又以字词识别与词义的提取为前提。由此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顺序。
  此外,文章内容知识、作者和写作背景知识是高级智慧技能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也就是说内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智慧技能的学习必须在文章内容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在文章内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因此,学生现有的语文智慧技能又是习得新的内容知识的工具或前提条件。
  以这种理念为依据,我们再来分析郑逸农老师的《客至》教学设计。他要达成的高级智慧技能的教学目标,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的能力,整体感知、体验的能力,自主选择与确定内容目标的能力,而这种技能又以学生能够自主提问的基本技能为前提。在教学中,郑老师对如何提问作了较为详细的指导,可见郑老师对达成终点目标的过程目标是比较清楚的。要具备的支持性条件是通过互动与对话,理解文章的内容知识。因此可以说,郑老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是能力目标;内容目标是实现能力的支持性条件,是为能力目标服务的。
  
  三、根据目标分类确定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点郑老师把握得非常好。
  郑老师要达成学生“自主生成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养成健全的人格”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和生成对文章的理解。这就决定了教师只能选择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不能选择以教师讲授为主或者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果《客至》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充分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并感受杜甫轻松明快心理的缘由”,这节课还按上述方法来上,效果就未必很好。因为实际教学中,如果单靠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而没有教师的充分指导,恐怕很难让学生学得充分、透彻。
  如果《客至》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学习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用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来看属于鉴赏技能),那么郑老师的这种教法也未必合适,因为“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与自身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等,自主选择与确定学习目标”是比鉴赏技能更高级的智慧技能,低级尚没有达到,就要学生去用更高级的技能,这怎么可能呢?
  
  四、在明确学生起点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即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层次的不同,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所处环境的不同,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也不尽相同。就单篇课文的教学来讲,只有明确了学生什么会、什么不会,才有可能生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从教学设计来看,郑老师应该是对学生比较了解的。郑老师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文本后,就介绍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在学生交流了自己由直觉产生的疑问之后,郑老师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自己确定目标。给学生强调学习目标的意义,这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有价值的学习目标,这更是建立在对学生能力做了分析的基础上。如果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分析,那么课堂教学可能很难顺利进行,最终导致失败。
  综上所述,“非指示性”教学实际上是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