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2005年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试题评析

作者:刘 华




  在去年全国17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完成了第一轮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改革实验的基础上,今年全国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各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也进行了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评价。对这些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试题进行充分的研究,能够为将来全面推行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提供借鉴。
  下面我们以北京市海淀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云南省、广东省、山东省、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等12个省市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试题为主,兼顾其他地市实验区所命制的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试题,对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概貌做简要的评析,以总结各实验区在试题命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发展方向。
  
  一、语文学业考试试题命制的创新和探索
  
  1.语文学业考试突出对语文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与去年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结构百花齐放的情况相比,今年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结构趋于统一和规范。试卷结构基本参照教育部制订的《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命题指导》的组卷建议,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三大部分。但也有部分实验区在设计试卷结构时,把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从积累与运用部分中独立出来,作为试卷的主体结构板块。
  (1)积累与运用部分注重对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考查。
  语文学业考试基本把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积累与运用部分的主要考查内容。所有实验区的试卷都考查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推荐的古诗文,有些试题的命制很巧妙地结合了时代背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性。名著阅读已经成为积累与运用部分的主要考查内容,其中要求学生写推荐理由的形式已经成为主要考查方式,有些实验区,例如黑龙江省试题中的名著推荐卡、山西省试题中的人物知识卡片等考查形式都比较新颖。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范围有很大的扩展,时代感增强。例如北京市海淀区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是对“‘北京2008’全国大学生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中获金奖作品的创意进行说明;山西省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对北京大学校徽进行研究;广东省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是“话说英雄”,试题命制时巧妙地把文学名著的阅读整合进来;陕西省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是要求学生在“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中设计宣传语和开展相关语文活动,并提出有创意的建议;重庆市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是设计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第十周年开展的读书活动,也整合进了文学名著的阅读。
  除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外,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查范围和内容也有很大的扩展。例如陕西省试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
  (2)阅读部分通过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时的独特感悟以及创造性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选文出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推荐的文言文篇章,考查较多的是《记承天寺夜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名篇。大多数实验区的文言文阅读只考查一篇文言文,而安徽省和山东省试题把《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言文进行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试题命制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思考和探究文本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有些试题巧妙地实现了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的整合。
  现代文阅读选文注重选择文学作品,有些文学作品的选文质量较高。例如《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一窠八哥的谜》《热爱生命》等文章基本达到了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阅读部分的试题除保留了少数几道标准化选择题之外,大都是开放性强的主观题,它要求结合文章中具体的语言考查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尤其注重对创造性理解的考查。
  (3)写作部分通过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注重考查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写作试题在命制时注重题目、写作材料和话题的新颖性和文学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多数实验区写作试题都是两题选一,而且在作文要求上都强调文体不限,这些都增大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有些试题的命制注重读写结合,温故而知新,用学生阅读的积累引发写作激情。例如吉林省作文试题一是:“请重温下面《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中的精彩语段,回首初中学习生活的经历、体验,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阅读选段所体现出来的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思考,自由探索,从题海中跳出来,走进大自然等内容,无不与新课程的理念相契合,这种写作素材有利于多角度、有创意的思考,有利于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语文学业考试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语文学业考试注重通过阅读选文和试题素材的选取,以及试题的命制,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阅读选文,例如《和而不随》《华语情结》《时间的价值》《常常爱惜》等,标题就鲜明地体现了文章思想内容的导向性。有些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素材选取注重体现中国文化。例如北京市海淀区的写作试题让学生在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比较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些试题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重庆市阅读试题:“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这类试题的命制意在引导学生在人生中学会爱惜。山西省写作试题中半命题作文《_____无价》的提示是孝心、诚信、知识等,体现了一种价值方向的引导。
  
  3.语文学业考试注重时效性和地域文化特色
  语文学业考试要体现“文以载道”,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连战、宋楚瑜主席分别率国民党、亲民党访问大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破冰之旅、和平之旅是今年上半年的海内外中国人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今年很多实验区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相关的试题,如吉林省的对联试题、安徽省的古诗文默写题。此外山西省试题还把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纳入阅读试题。20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4月18日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两位大师交汇于2005年。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又都有关于安徒生、爱因斯坦的课文,这为今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选文契机。吉林省试题现代文阅读就选取了2005年4月24日的《文汇报》所刊载的《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时效性很强。
  试题素材的地域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现实生活。实验区试题素材的选取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北京市海淀区考生阅读的是《话说海淀》,要为“走进海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专题;山西省考生阅读的是《竹叶青酒》,并为山西名酒——竹叶青酒设计广告;河南省考生阅读的是《钧瓷》;云南省考生要模拟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以人性化的提醒;重庆市考生研究的是重庆火锅的吃法等。
  
  4.语文学业考试题型改革趋向特色化和实用化
  对联是最具民族化的语言形式,也是语文学业考试的一种特色化的题型。吉林省试题以宋楚瑜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为切入点设计了考查“思乡之情”的对联试题,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又真实地考查了古诗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河南省试题专门设计了关于本地风景名胜的“对联”综合性学习;山西省试题考查的是填字联;山东省试题考查的是征集社区阅览室的读书联。对联题型的设计渐趋稳定和丰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