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文本探究,从“头”开始

作者:童志斌




  《智取生辰纲》与《失街亭》两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本已基本完成,笔者在对课文与原著相关内容作了仔细研读之后,觉得这两篇课文的标题都颇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便专门为此设计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首先,笔者向全体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给这两个标题分别补上行为主体(即为动宾结构加上主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表达,你打算怎么补?
  相对而言,给《失街亭》一文补上“马谡”这一主体还是比较简单的(当然,补“孔明”也未尝不可),要为《智取生辰纲》补一个合适的主语就颇费周折了。有同学提议用“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马上有同学反对:“错,此时晁盖这些人压根儿还未上梁山呢!”那么就用“好汉”吧。——一番争论之后,有学生问:“老师,《水浒》原著中的回目标题是怎样的?”于是笔者出示了原著这部分情节的标题:“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马上又有学生表示不解:这批好汉不是以晁天王为首领的吗?为什么不说“晁盖智取生辰纲”呢?这也难不倒学生,很快就有人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课文结尾已经明白地告诉了读者:“那计较都是吴用的主张”,所以用这个标题突出吴用的主体地位,应该是符合情节的。
  接着,课堂讨论进入下一个环节,我问道:“就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而言,主体人物似乎应该是杨志而非晁盖、吴用等好汉。如果将标题改为以杨志为主体,那应该怎么表述?”
  事实上,只要将“智取”两字换掉即可。学生提出的方案有:痛失、误失、押失、押丢、迷失。从语言表达上推敲,可以比较方便地排除“押丢”“迷失”之类。剩下“痛失”与“误失”两个词,究竟用哪一个更好呢?学生们各执一词,难以统一,以“误失”略占上风。不过,双方都讲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
  笔者提议将这个问题搁一搁,引导学生转而讨论另一个问题:可否模仿“智取生辰纲”的语言形式,在“失街亭”的动词“失”之前也加上一个修饰语?比如“马稷痛失街亭”与“马稷误失街亭”,你认为哪一个更理想?学生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推崇“痛失”。
  因为大家认为,两者的着眼点不同。“误”字着眼于马谡的“失误”这一客观事实,而“痛”字着眼于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无比痛心的感情。对于这一点,每一个读者都会有真切的体会。读到这一情节,我们也都会很自然地为马谡的“不争气”而痛心疾首。
  再回来考察前面的问题:“杨志痛失/误失生辰纲”的标题,是否也以“痛失”为佳呢?至此,原先只是感觉到“误失”更胜一筹的同学有了新的想法,大体可以讲出点所以然来了。他们认为,对于争夺街亭的对立双方,我们基本上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而对于争夺生辰纲的对立双方,我们毫无疑问地都是站在晁盖等好汉这一方的立场上,为他们的大智大勇击节叫好。所以,对于生辰纲,我们肯定不会站在杨志(更加不可能是梁中书)的立场上,为生辰纲的丢失而扼腕“痛”惜。
  于是笔者顺势作了这样的引导:就情节内容而言,《智取生辰纲》课文节选部分,的确杨志才是主人公,可是,教材编者却还是采用了“智取生辰纲”这个标题,而我们对此也并未感到有何不妥。明白了上面的道理,这个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最后,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三国演义》与课文相关的回目内容的两种不同标题,两个标题分别来自罗贯中原著与毛宗岗修订本中:
  司马懿智取街亭,孔明智退司马懿(罗本)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毛本)
  这两个回目标题,揭示的是同样的情节内容,却明显地透露出对魏、蜀双方的不同态度。罗本的标题,“智取街亭”是以司马懿为主体,“智退司马懿”则是以孔明为主体。而到了毛本《三国演义》,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子,明显地看出是对蜀方的偏重,而司马懿是被动的一方。——这也就是人所共知的《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