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荷之三味

作者:积雪草




  近来翻看杂志,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属名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得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根本数不过来。季羡林先生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一夜西风紧,落叶飞花,大雁南去,池里的荷花,十之八九叶落花残,满池飘萍浮在水面。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画面,萧索、败落、颓废。《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嚷着要拔掉,黛玉阻止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残荷听雨,这种意境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得起的,雨打残荷。好比雪上加霜,清冷,孤寂。凄凉,迂回婉转,惆怅落满心头。其中滋味只有个中人才能懂得,才能体会。
  我没有黛玉的心境,自然无法体味其中的妙处。我喜欢作家冰心笔下的“荷叶妈妈”,昨夜还是菡萏的红莲,今晨却开满了,不承想,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正为红莲担心时,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想来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一样的,草木亦有情。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和对生命的眷恋。
  细细想来,荷之三昧,恰好应对了人的一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好比人之童年。新荷初绽水面。嫩绿的叶子似沉睡的眼睛刚刚睁开,欣喜而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一如人之童年,纯真快乐,眼睛里满是阳光的碎影,泛着亮泽,不知人间愁苦为何味,用充盈和向上来诠释生命的起始。
  “迨至菡萏成花”,是李渔的诗句。菡萏成花是说一个花骨朵开至鼎盛,好比人的青壮年时期,绿叶舒展,花朵鲜艳,尽情绽放着生动与美丽,人生至此,不能说看透世事,但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去掉浮躁,留下沉稳,结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实,生命至此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开阔地。
  “留得残荷听雨声”,自然是李商隐的名句。残荷听雨,好比人之晚年,经历了风霜雨雪,遍阅了春华秋实,亭亭的莲花,碧绿的荷叶,经过季节的濯洗,变得安静、宠辱不惊。残荷听雨,懂得的人,自然能体会其中的妙处,破败只是一种表象,生命的柔韧和厚度,这时节才最能体现。
  荷之三味,是一个过程,浓浓淡淡都是人生。再次翻开杂志。凝视那个作者的名字:十万残荷,我好像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不知道这个作者是谁,想来是一个懂得生活之人,懂得起承转合之间的因果。爱是因,也是果。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