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鸟等

作者:李汉荣




  万千生灵中最爱干净的莫过于鸟了。我有生以来,不曾见过一只肮脏的鸟儿。鸟在生病、受伤的时候,仍然不忘清理自己的羽毛。疼痛可以忍受,它们不能忍受肮脏。鸟是见过大世面的生灵。想一想吧,世上的人谁能上天呢?人总想上天,终未如愿,就把死了说成上天了。皇帝也只能在地上称王,统治一群不会飞翔只能在地上匍匐的可怜的臣民。不错,现在有了飞机、宇宙飞船,人上天的机会是多了,但那只是机器在飞,人并没有飞,从飞机飞船上走下来,人仍然还是两条腿,并没有长出一片美丽的羽毛。鸟见过大世面,眼界和心胸都高远。鸟大约不太欣赏人类吧,它们一次次在天上俯瞰,发现人不过是尘埃的一种。鸟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采取的是不卑不亢、若即若离的态度。也许它们这样想:人很平常。但人厉害,把山林和土地都占了,虽说人在天上无所作为,但在土地上,他们算是土豪。就和他们和平相处吧。燕子就来人的屋子里安家了,喜鹊就在窗外的大槐树上筑巢了,斑鸠就在房顶上与你聊天了。布谷鸟绝不白吃田野上的食物,它比平庸贪婪的俗吏更关心大地上的事情。阳雀怕稻禾忘了抽穗,怕豆荚误了起床,总是一次又一次提醒。黄鹂贪玩,但玩出了情致,柳树经它们一摇,就变成了绿色的诗。白鹭高傲,爱在天上画一些雪白的弧线,让我们想起,我们的爱情也曾经那样纯洁和高远。麻雀是鸟类的平民,勤劳、琐碎,一副土生土长的模样,它是乡土的子孙,从来没有离开过乡土,爱和农民争食。善良的母亲们多数都不责隆它们,只有刚入了学校的小孩不原谅它们:“它们吃粮,它们坏。”母亲们就说:“它们也是孩子,就让它们也吃一点吧,土地是养人的也是养鸟的。”
  据说鸟能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在那最后的时刻,鸟仍关心自己的羽毛和身体是否干净。它们挣扎着,用口里仅有的唾液舔洗身上不洁的、多余的东西。它们不喜欢多余的东西,那会妨碍它们飞翔,现在它就要结束飞翔了,大约是为了感谢这陪伴它一生的翅膀,它把羽毛梳洗得干干净净。
  鸟的遗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遗体……
  
  纯洁的精神——读李汉荣《鸟》
  马春光
  
  从这篇散文的第一句,“万千生灵中最爱干净的莫过于鸟了”,到最后一句,“鸟的遗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遗体”,与其说作者是在坚持着对鸟类的“干净”的诉说,毋宁说他是在坚守一种纯洁的精神。当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洪水滔滔,气候异常,看到人类变异的思想使这个脆弱的地球无以再继续正常地承栽下去的时候,我们知道,地球正日益失却它的纯洁。于是,我们听到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喊: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吧!回归到纯洁中去!鸟儿是万物的精灵,她们以自己特有的干净抵御着这个世界的污浊,以自己特有的纯洁抗争着人类的肮脏,更以自己高高在上的飞翔悲悯地注视着地球上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鸟儿是神圣的。而人类是卑贱的;鸟儿能预感自己的死亡并且感恩地梳洗自己的羽毛,而人类却时时在为自己生存得舒适而掠夺其他生灵的生存空间。
  不管是平凡的燕子、布谷,还是高傲的黄鹂、白鹭,都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纯洁地对待生命,它们的这些行为不断地鞭策我们回到自己生命的原初,找回我们自己的纯洁,重新领会自然万物的丰富。相信每一个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作者在赞美鸟儿的同时,潜藏着对人类目前处境的深深担忧,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而我们解读作者思想感情的钥匙是: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以及纯洁的人文精神。
  作者的感觉异常敏锐,善于从极为平凡的芸芸万物中启发灵感,并用诗性的语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的一支笔在丰富的想象与诗意的表达之间自由穿梭,又把它们统一在所要表达的主题中,通过对鸟的诗意化书写,采表达对纯洁生命的礼赞,对纯洁精神的颂扬。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