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黄土

作者: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一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生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寸”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他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滥:“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能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足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一。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嗣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r。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同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F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赏析
  
  邹志安的散文《黄土》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感人的文字,将善良质朴、勤劳平凡、舔犊情深的父亲形象娓娓地勾勒出来,于朴素平淡的叙述之中融入了浓浓的挚爱亲情,读来深切感人。
  文章以“黄土”为题象征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从父亲肺病期间偷偷停药、病中谵语、精神贫困等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入手。将父亲身上的节俭生活、辛勤劳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等闪光点一一捕捉出来、于平淡之中讴歌了父亲黄土一般博大、深沉与安详的高贵品质,通篇营造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氛围,创造了一片难以割舍的亲情空间、
  “美至无奇为至美。”父亲一生都在黄土地上辛勤奉献却又默默无闻,如扬尘中的一把黄土一般平凡无奇,不为人所注意,在此,作者既表达了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同时又通过父亲这一形象传达了对当时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尊重与崇敬。
  “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作为千千万万农民一员的父亲最终在黄土大地上走完了人生的漫漫征程。父亲是黄土大地谱写的一首朴实绵长的无字诗篇,苍茫大地,诗意永存!
  (宋石磊)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