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树立远大的志向

作者:刘振利




  一
  家龙和野龙
  
  一旦值野龙,奋然而招之曰:“尔奚为者?茫然乎天地之间,寒而蛰,阳而升,能无劳乎?诚能从吾居而宴安乎?”野龙矫首而笑之,曰:“若何龌龊乎如是耶!赋吾之形,冠角而被鳞;赋吾之德,泉潜而天飞;赋吾之灵,嘘云而乘风;赋吾之职,抑骄而泽枯。观乎无极之外,息乎大荒之墟,穷端倪而尽变化,其乐不至耶?今尔苟容于蹄涔①之间,惟沙泥之是拘,惟蛭螾②之与徒率乎!嗜好以希饮食之余,是同吾形,异吾之乐者也!狎于人,啖其利者,扼其喉,胾③其肉,可以立待。吾方哀而援之以手,又何以诱吾纳之陷阱耶?尔不免矣!”
  (选自陆龟蒙《笠泽从书》)
  注释:
  ①涔(cén):积水。②蛭(zhì)螾(yǐn):蛭,蚂蟥;螾,蚯蚓。③胾(zì):切成的大块肉。
  
  一天,被人收养的家龙和野龙碰上了。家龙说:“你这是何必呢?总是在天地之间往返不停,天冷了就藏起来,太阳出来了又再飞上天,你不累吗?要是能跟我这样住得舒舒服服的,不是很好吗?”
  野龙仰起头来,笑着说:“你怎么龌龊到了这样的地步!上苍赋予我们形体,头顶角身披鳞;上苍赋予我们品性,下能潜到源泉,上能直插云天;上苍赋予我们灵气,可以吐云乘风;上苍赋予我们职责,抑制骄阳,滋润大地。我们能看到宇宙之外,栖居在八荒之野,穷尽万物的开端和变化。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而你现在却满足于这块马蹄般大的水洼,在泥沙中打滚,与蚂蟥、蚯蚓之类为伍,所贪恋的不过是一点点残羹剩饭。你虽然跟我在形体上相同,但你我的乐趣却大相径庭!你以被人玩耍而换取利益,人家扼住你的喉咙把你切成肉块的那一天就要到来了。我看你可怜本来想拉你一把,不想你却要把我拉到陷阱里,这样下去你将免不了被人宰割的下场。”
  
  二
  大鹏与斥(安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①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②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③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
  ①抟(tuán):回旋,盘旋。②斥(安鸟)(yàn):一种雀鸟。③蓬蒿:指草野。
  
  穷发的北面,有一片冥海,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鸟,叫鹏,它的背部像泰山一样,翅膀像是天边垂下来的云彩。它乘着旋转的风直上九万里高空,阻断高天流云,背负苍穹,然后打定主意向南飞去,前往遥远的南冥。
  斥(安鸟)听说了这件事,嘲笑它说:“你还想往哪儿飞呢?我奋力一跃,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草野间自由自在地来往,这已经达到极致了,而你还要去哪里呢?”
  这就是大小之间的区别。
  
  三
  蛙和鳖
  
  埳井①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③,蹶泥则没足灭跗④;还虷⑤,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⑥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⑦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⑧,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岸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⑨惊,规规然⑩自失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
  ①埳(kǎn)井:浅井。②甃(zhòu):井壁。③颐:下巴。④跗(fū):脚背。⑤虷(hán):水中红色的虫子。⑥跨跱(zhì):叉开腿立着。⑦絷(zhí):绊住。⑧潦(lào):同“涝”。⑨适适然:惊惧的样子。⑩规规然:渺小的样子。
  
  浅井中的青蛙对来自东海的鳖说:“我快乐呀!出到井外面,我在水井的围栏上尽情跳跃;进到井里边,我在壁砖的空隙间惬意地打瞌睡;跃到井水中,水轻柔地扶着我的腋下托着我的下巴;爬到泥浆里,泥土温暖地覆盖住我的脚蹼;回头看看那些动物,赤虫啦、螃蟹啦、蝌蚪啦,没一个有我这么幸福。”
  东海里的鳖眨眨绿豆眼,露出好奇的神色。青蛙继续炫耀:“最让我满意的是,这口井是我的天下。能达到这一步,快乐也就到头了。怎么样,先生何不进来亲眼瞧瞧?”
  鳖挪动庞大的身子,伸出左腿,脚还没有完全进到井口,右边的膝盖就被卡住了。于是,赶紧退回去。青蛙很是遗憾,这么好的地方这家伙竟然没兴趣,真是没见过世面。
  鳖问:“您见过大海吗?”
  青蛙矜持地摇摇头。
  “千里之远,不足以描述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说明海的深厚。夏禹的时代,十年九淹,滔滔大水浸漫大地,而海水却没有增加;商汤的时代,八年七旱,但海岸却没有缩小。不管时间多久,海水的数量都没有发生改变;不管雨水怎样增减,海岸都没有出现进退,这就是我在东海的快乐。”鳖平静地说。
  青蛙的一双大眼睛瞪得更大了,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志向决定着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努力的程度。有志之人“三更灯火五更鸡”,耐得住灯下“十年寒窗苦”,最后往往成就一番事业。无志之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什么凭着心血来潮,一时之气,等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往往就缺乏坚持下去的毅力。当然,这也与一个人的性格坚韧程度有关。但树立了远大志向的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像舵手有了航行的方向,不管海上风浪再大,都会努力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行;而不知道将要去往何方的人,则难免在风浪的颠簸中飘摇。毛泽东求学时虽“身无分文”,但“心忧天下”,周恩来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有了远大的志向作引导,他们不怕艰难险阻,引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出被压迫的深渊,走向了独立和富强。
  被人收养的家龙嘲笑野龙的劳心累形,却忘记了龙本来就应该翱翔于九天;斥(安鸟)讥笑大鹏南徙,却不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青蛙满足于浅井里的天地,却不知鳖生活的东海是它从未到过的神奇。这三则寓言都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能苟安于眼前的生活,要看到广阔的世界和远方的精彩,树立长远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既不能像寓言中的家龙贪图安逸,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使命;也不能如“井底之蛙”,囿于井下的生活,以为那里就是全世界,闭目塞听,不睁眼向外看;更不能如斥(安鸟)自己不思进取,还嘲讽大鹏远徙千里的行为。诸葛亮说过:“志当存高远。”青少年要做那腾空凌云的龙和展翅高飞的大鹏,立志翱翔九天,不能贪图安逸,目光短浅。
  一个人的志向不能因为当下处境的艰难而放弃。相反,贫困艰苦能激发有志者的斗志,不为现实所扼,立志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王勃曾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举了大量的在贫困处境下奋发图强、成就一番业绩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当下的平凡,要着眼长远,立长久目标,因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追求理想的路是充满艰辛的,但只要我们加注了满腔的信念,时时自励自省,就有了巨大的动力,推动我们向前。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