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菩萨心肠 柳枝笔法

作者:刘诚龙




  有人说,这只白蝴蝶是“新事物”的象征,“新事物”在“大气候”中常常受挫,但“新事物”自身却具有顽强的活力,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新事物”的热情讴歌;有人说,这只白蝴蝶是“自然界”的象征,现在“自然界”在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很多时候已经很脆弱,但“自然界”富有伟大的生机,因此这篇文章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待;有人说,这只白蝴蝶就是“白蝴蝶”,就是生命本身,作者写的是生命之美丽,生命之挫折,生命之不屈,生命之拯救,生命之惆怅……那么谁说的对呢?说的都对,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以根据你所处的时代,你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对这篇文章进行你的解读。好文章有这样的秉质:让读者有多种解读。
  作者没有“宏大叙事”,只是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者在草地上散步,看到了一只被冷冷的春雨打落在地面上的蝴蝶,作者“望着它”,作者放在手心里“呵着”它,作者把它放在一片盛满阳光的嫩叶上。这就是一个人与一只蝴蝶之间的小小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就能写一篇寓意百端的文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一朵花,就流泪,见到一只鸟,就动心,这正是所谓“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菩萨心肠”。真正的作家必须是极富感情的人,作家就要多情,就要善感,就要对一切小生灵、小事情、小人物倾注一腔深情。
  观音菩萨心肠,普撒大爱到人间,用的是“杨柳枝”。作家刘白羽一直富有“革命激情”,他写的文章很硬朗,很硬气。但是在这篇文章里,他用笔,不是用“硬笔管”,用的是“杨柳枝”,作者文笔细腻轻柔。他首先从气候着笔,写五风十雨的春天里寒暖交替,实际上就是为全文定下了“基调”。作者有悲,因为白蝴蝶被风吹雨打了;作者有怜,所以给白蝴蝶“呵气送暖”;作者有喜,把白蝴蝶放生了,看到了它“翩翩飞舞”;作者有怅惘,看到了可爱的白蝴蝶“消失不见”了;作者有“大放心”,看到白蝴蝶找到生命的天空,他“转身向青草地走去”。作者以细腻的笔写景,以细腻的笔叙事,以细腻的笔写出一波三折的细微的情绪起伏,这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心灵与情怀,也在告诉我们写什么样的文章必须用什么样的笔。写“雷霆气势”,需要用“霹雳手法”,写“菩萨心肠”呢,当然得用“杨柳笔法”。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