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例说素材开掘的方法

作者:王亚声




  素材拓展法
  
  运用此法首先必须对蕴含着深刻哲理的素材,根据拓展的需要进行清楚而简约的叙述,也就是对素材作适当的取舍,将素材中最能提炼论点,最能加以引申和拓展的中心句引入文中,使后文的拓展内容成为“有源的水”、“有本的木”。其次要在分析素材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进行联想,亮出鲜明深刻的论点,语句力求概括凝练。再次就是紧扣论点,就事说理,由表及里,联系实际进行论证拓展。当然议论要有针对性,角度要力求新颖,因为素材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我们要尽可能作发散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挖掘出素材新的内涵。
  
  素材
  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实验人员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全方位地伸展,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写作示例
  
  信念的重量
  信念有时候也是有重量的,而且大得让人无法想象。
  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实验人员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全方位地伸展,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人们顿时被这个小小的南瓜深深震撼了,它本是大自然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竟然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其实这一切就来源于它的一个信念——撑开箍住它的那道铁圈。有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不贫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察,迷失时有指南针。”这颗南瓜,它在大自然的这部书里,写下的不正是关于信念的篇章吗?
  其实,成功的人生很简单,当信念确定后,为自己的信念去不懈追求,成功就会随之而来。正如这棵南瓜,没有喊半句空口号,更没有去怨天尤人,而是将躯体变成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将根全方位地向四方伸展,以吸取土壤中的更多的营养。
  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似乎毫不知晓,其实,只要用短短的一生去坚定一个长长的信念,总有一天,你也能像南瓜那样去创造奇迹,到那时——
  平凡的已不再平凡。
  遥远的已不再遥远。
  
  形象丰满法
  
  此法适用于一些人物素材,即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使情节更加完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典型,从而达到印证话题的目的。当然,运用此法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素材,找到人物身上的一些突出点闪光点,这样才能够真正诠释话题。要进行重点加工,切不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流水账”式的叙述。
  
  素材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对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无不精通,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写作示例
  
  跟随自己
  尼采说:“不要跟随我,跟随你自己。”
  ——题记
  北国的深秋,万木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东西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和负载了欲望?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问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这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较量。
  人定时分,独自侧倚栏杆,回看历史长河,人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须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让自己的灵魂作主,即使在风烛残年之时也不会悔恨一生的虚度。正如公元4世纪时的荷马,他处在一个迷茫的时代,当时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纵酒欢歌,而荷马却在人声的喧闹中跟随自己的灵魂,独自寒窗沥血,青灯走笔,为自己奔跑,用灵魂铸造了《荷马史诗》,同时也铸就了自己不朽的人生。
  跟随自己,为自己奔跑,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编制寓言法
  
  此法适用于一些富有意蕴的动植物素材。大自然中的鸟兽虫鱼,一草一木,往往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我们可以以此为由头,对动植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编生动的故事,设诱人的情节,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赋予一些生物或非生物以人的情感,使之人格化,让简单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