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洞察设题雷区 提升应试技能

作者:李雪松




  [考点点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能力层级属C级,其难度显然要比词句的理解又高了一层,不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命题者出题的思维习惯,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二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因此,找到干扰因素并将其排除是选出正确答案的有效途径。通常高考命题者用来干扰答题者视线的设题雷区有以下四种。
  
  [设题雷区+真题剖析]
  雷区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这是命题者抛出频率最高的圈套。命题者在选项中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等等,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2006年两套全国卷加上北京、辽宁、江苏、福建、湖南等省市共计11套试卷在这道题上都是这种病因。
  [真题再现](2006年全国卷Ⅱ第10题)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原文有效阅读区间]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雷区剖析]“收回成命”的说法无中生有,“成命”是指已发布的命令、决定等。原文中,吕后只是“召诸将议之”,根本还没有形成什么决议、命令。季布援引历史故事,只是为了说明出兵难以取胜。
  
  雷区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命题者编制试题时,故意把张三的事加到李四头上,或把张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官职上做的事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真题再现](2006年重庆卷第11题)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原文有效阅读区间]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
  [雷区剖析]此项属张冠李戴的错误。张养浩并没有“直接”给皇帝上疏,而是通过左丞相拜住上疏,属“间接”给皇帝上疏。
  
  雷区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
  命题者无来由地从甲事扯乙事,在它们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使考生思维混乱。
  [真题再现](2006年天津卷第14题)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原文有效阅读区间]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雷区剖析]由原文可知,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为一己之利,而是一种斗争策略。他想乘机剪除高峻的得力助手,并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雷区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
  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几个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真题再现](2006年江西卷第12题)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原文有效阅读区间]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雷区剖析]由原文可知,作者不见客人,并不是他读书入迷而拒绝会见客人,而是因为作者的性情急躁,加之家里的人禀告事情的时间不恰当,作者就大声呵斥并把家人赶出去,而对事情的紧急舒缓又不加过问,因而在匆忙之中并不知道有客来访。选项中说作者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言过其实了。此类型的干扰项对错参半,考生务要细心,否则很容易选错。
  
  [应试技能提升]
  1.做此道题时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最好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哪些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事件各持什么态度,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精神。总之,要学会习惯性地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顺序化、网络化,这样才能信手拈来,准确答题。
  2.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信息(明示的和隐藏的)。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尾注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75%的正确信息,此外还应结合先期所储存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有关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进行耐心的解读,力求读懂、读透。
  3.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