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作文审题篇之二

作者:付友梅




  所谓定体 ,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上一期我们提到,审题的第一要求是切题,就是使所写文章与所给文题的中心相符合。除此之外,审题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依据文题恰当地确定文章的体裁。高考《考纲》对文体的要求表述为“符合文体要求”。所谓符合文体要求,就是考生所写作文既符合题目要求,又符合该文本身的体裁特点。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定体”,是要达到上述两点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两点要求呢?其方法技巧,我们可表述为“三点依据,两种规范”。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三点依据
  第一点依据——“题干要求”
  有些文题的题干对于体裁有明确的要求,这是确定文体的最可靠的一种依据。比如有的要求写成记叙文,有的要求写成议论文,有的要求明确说明文体不限。比如2006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这就好说了,照要求做就是了。当然,这种直接要求写什么文体的多为平时分项训练题,高考中比较少见。高考中常见的是不许写成什么文体。这几年多是不许写成诗歌。表述为“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这一点依据虽然是明说的,但也有的同学不大注意,这是审题粗心或考场紧张造成的,所以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第三点依据——题目和材料
  第一点依据比较简单明了,但这第二、三点依据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多数文题是没有明确的文体限定的,这对于我们一般的中学生来说就可能比较困难。所以,为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可以借此判断文体倾向的方法技巧比较合适。那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借来判断文体倾向呢?
  命题作文,可以借助题目的性质来确定;材料作文,可以借助材料的性质确定;话题作文可以借助材料和话题本身来确定。前一讲中我们已经说过,这三种文题实际上话题作文一个就可以代替,因为无外乎题目和材料,只不过话题比题目更宽泛一些。所以。三种题目归纳起来依照的就是两点根据:一是题目或话题,二是材料或话题材料。这样,再加上前面的一点。就是三点了,我们称之为“三点依据”。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后两点依据。
  1.命题和话题的依据:
  命题和话题虽有宽窄之分,但表现形式是一样的,比如都有单词型、短语型和句子型三种,这三种形式对确定文体来说是有所不同的。下面看实例:
  (1)单词型
  不论是命题,还是话题,作文的题目单词、短语和句子的都有。一般地说,单词型题目不论是哪一种都是最宽泛的,至少可写成记叙、议论两大类文体。比如:2004年北京卷的“包容”(命题),上海卷的“忙”(话题);2006年安徽卷的“读”(命题),湖北卷的“三”(话题)等,不论是写真人实事,还是写小说编故事,或者是谈感想、发议论都是可以的,只是不大适合写成说明文。只有一类单词型题目比较特殊,比如“风”、“墙”这类代表客观事物的名词可以写成说明文,但,一般这种带比喻义的词语还是就其比喻义构思中心较好.因为这样便于写出思想深度来。
  所以,一般单词型的题目,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向和材料储备来确定文体,不必担心文体不对头。
  (2)短语型
  短语型的题目或话题与单词型比起来应有区别:
  一般半命题作文文体基本固定。比如:为了一种使命——,在那遥远的地方……;与XX合作,XX畅想。这些题目都应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而像“XX感悟”、“XX之我见”等题目就应写成议论文。因为半命题作文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才能构思成文,这样从补充的内容上看就可见到文体类型。比如前一组“为了一种使命——”接下来的意思就应是“谁做了什么”。“在那遥远的地方……”补充上就应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显然是要写成记叙文的。再有“与XX合作”中的“XX”显然是要添上“人”,或拟人化的事物,“XX畅想”实际上是要写“畅想什么”,这两种显然也是要写成记叙文的。
  第二组就不同了,“XX感悟”、“XX之我见”,不论“XX”添什么,“感悟”和“我见。”都决定是要写成议论文的。
  其他短语型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同样是动宾短语,“面对诱惑”,既可写成记叙文“谁怎么样”,又可写成议论文“应该怎样做”;而“说‘安’”就以写议论文为好,因前边的“说”字显示了问题特征。
  再如,同样是偏正短语,“心灵的选择”就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而“职业的选择”就适合写说明文或议论文。这是“心灵”和“职业”两个词的语意指向决定的。当然,像“跑的体验”(2005年湖南卷)就既可写议论文,又可写记叙文了。
  又如同样是关系型短语,“我和老师”、“大象与蚂蚁”这类名词性的联合短语就应该写出记叙文或寓言故事之类的;而“位置与价值”(2005年全国卷Ⅱ)“忘记与铭记”(2005年全国卷Ⅲ)这类动词性短语就较适合写议论文。至于像“人与路”(2006年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2005年江苏卷)这样带有比喻义的文题因其意义比较含蓄、深广,所以,所写文体的取向就比较广泛了。比如“人与路”既可写成议论文,谈人应该如何走路、选路的道理,又可写成一个人走路的故事。“凤头、猪肚、豹尾”也是这样,既可利用它的过程性描写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事业本身而写成记叙文,又可谈论这一过程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事业的意义而写成议论文。所以对短语型的话题如何确定文体应特别留心思考。
  (3)句子型
  句子型题目和话题是范围最窄的一种题型,所以,写什么文体一般比较固定。比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2006年浙江卷),两句都是观点性的句子,所以它们最适合写成议论文了,如果写记叙文就需要转化。
  再如,“一枝一叶一世界”,是比喻性的句子。“一枝一叶”比喻个体或局部,“一世界”比喻整体或全局,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是“个体可以代表或显示整体”,“局部可以代表或显示全局”。此义显然也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谈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如果写成记叙文也需要一定的转化。
  2.纯材料和话题材料的依据
  目前,材料作文有两类,一类是没有题目或话题,另一类是既有材料又有题目或话题。其中材料多为文字,偶或也有图示加文字材料的。这些材料虽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文体的确定。
  (1)纯材料
  纯材料,指只有材料,是没有规定的题目或话题的材料。对于这种材料.我们审题时要做精心的分析。请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