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技法+才气+挚情=美文

作者:高志军




  读罢白蓓蓓的《流苏》,第一感觉这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属于散文技法很明显的那种,再读。觉得技法的使用浑然天成,完全服务于内容,最大限度地为抒情服务,不经意间才情毕现,亲情汩汩流淌。
  文章从一个午后写起,“我”披着祖母送给“我”的一条黑色的丝绒披肩。披肩上绾结的滑落下来的流苏有如逝去的丝丝缕缕的日子,那两个多月的日子使“我”因失去挚爱的祖母而无比伤痛,无论天气如何,心定然是凉的,于是“下意识地拉紧了披肩”,流苏再次滑下。接着文章由现实转入回忆,写到小时侯看祖母做“活儿”,在许多东西上绾结流苏,写到家里很多物品上都有祖母结的穗子,这是过去的困难生活中一个家庭主妇勤劳与聪慧的充分体现。接下来文章跳跃性地写到《倾城之恋》,其中的主人公叫白流苏,初读到此,我们觉得太牵强了,不就是名字上有流苏吗,其实不然,接下来的段落写到“茶杯里的热气冒上来”,“氤氲缥缈中,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尤其后面的描述,使我们马上想到了小说中的白流苏,而作者话语一顿,“但这个女人不是白流苏,是我的祖母武香梅……”,据此,我们不难看到,“我”的祖母也是一个曾生活在条件优裕家庭中的女子,她有着足够好的物质生活,有着足够好的精神享受。然而在所嫁人家的困难生活中,她不是以大家闺秀的身份自居,而是毅然承担起一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精心调剂着一大家人的生活。那样一个充满着对家庭的深爱的老祖母离去了,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孙女潸然泪下呢。“泪水潸然而下,那是水质的流苏”,这里的流苏一词出人意料,叫人拍案叫绝。那不正是对祖母深切思念的物化具象吗,无限思念挚情,化作流苏泪。
  文章以流苏为明线,以对祖母的思念为暗线,连珠缀玉,此为技法一;开头三段景物描写文字不多。“阳光从窗外斜斜地探进身来”,“一阵凉意袭来”,但恰到好处,很好地烘托了人物伤感痛楚的心情,此为技法二;文章还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欣赏作者的才气有二:一是联想到小说《倾城之恋》,可谓信手拈来,貌似败笔,实则大手笔,作用非凡;二是结尾一段,紧承前文,表面流水潺潺,实则感情的大潮波涛汹涌,且比喻新奇贴切。
  最重要的。是作者对祖母深深的爱,对祖母永远离去的无限的痛。挚情,永远是散文写作中没有技法的技法。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