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现代名家之丰子恺

作者:吕翠梅




  作家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漫画第一人,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子恺漫画》等。
  
  风格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品。诚如他本人在《儿女》一文中所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和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佛心、童心、诗心,三心构织成其艺术追求上的三昧境界。
  1928年,丰子恺接受佛教,皈依佛法,成为一名佛教居士。因此他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一种关注现实的倾向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丰子恺始终平心静气地观察日常琐事,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中得到启示,从大自然的陶冶中获得顿悟,他的散文也就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性思考。“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追求形而上的艺术效果,给人启悟,回味无穷。同时,丰子恺散文体现出一种本真童心。丰子恺秉持一颗赤诚的童心。对儿童世界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他把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把他们心目中的奇妙世界惟妙惟肖地展现于作品中。丰子恺对儿童极尽赞美之能事,他认定儿童在他的心目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重要的地位。丰子恺文章中的童趣、童心深处漾动着佛教思想的底蕴,“佛性”集中体现在儿童身上,因为童心绝假纯真,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没有受到世俗尘埃的蒙翳。在赞美儿童世界的同时,丰子恺将世俗社会的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进行对比,用后者映衬前者的虚伪、卑劣、病态和不自由。
  丰子恺的散文随笔文风平易、朴素感人,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日本汉学家谷崎润一郎语)对艺术和人生的执著追求,使得丰子恺的散文独具一格,对生命本质的哲思,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艺术人格的塑造是贯穿他全部散文的艺术精神。
  作为中国现代漫画第一人,丰子恺的漫画“出人意外”却又“入人意中”,雅俗共赏。这一独特的艺术成就首先得力于他根深蒂固的艺术大众化思想。他认为艺术大众化的途径有二:提高大众的欣赏力;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既要“曲高”也要“和众”,两者不可偏废。在艺术实践上,他把反映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内容通过相应的漫画形式表现出来,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和普遍的审美价值。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