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古诗歌阅读训练三则

作者:佚名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洞仙歌
  赵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赵鼎:南宋抗战派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贬,这首词就是他谪居岭南时所作。
  (1)词的上片集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生活细节,其作用是什么?
  (2)全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点拨] 本题采用填空和简答的设题形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综合,是高考的常规题,难度适中。第(1)题要求学生概括三个生活细节,并分析其作用,应抓住重点词语“把盏无人”、“悲吟”、“孤衾”,并结合题中注释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第(2)题应从创作风格上分辨,体味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1)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2)全词基本上采用了铺叙的手法,不以剪裁工巧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按时间顺序叙述,以行动、心理描写推进,精细、鲜明、轻巧,含而不露。
  [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诗歌内容和分析写作技巧,是历年高考鉴赏题的延续,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进行文字的理解,内容的梳理,善于抓住关键字词和描写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其次要从表达方式和章法结构方面体会语言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太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居易诗中“云自无心水自闲”和李清照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都用了两个“自”字,都非常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请比较分析两首诗中“自”字运用的妙用。
  [解析]
  诗歌鉴赏题往往考察到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如2004年全国高考题就让学生分析宋祁词《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运用的妙处,那么这种斟词酌句的题目怎样做呢?
  [步骤]
  ①叙述。就是简要分析这个字在句中的具体含义,并将这句话描绘的情景表述出来。
  ②评析。评析时要坚持“形神兼备”的原则。“形”即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神”即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其中带有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只有将“形”和“神”结合起来,才能回答的具体、全面。
  [参考答案]
  两首诗词虽然都用了两个“自”字,但因作者的心境不同,表意也截然不同。
  《白云泉》中“云自无心水自闲”两个“自”字,为“自由自在”之意。描绘出了白云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飘荡,泉水自在地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叙述)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景,景中寓情,将白云与流水心无杂念、悠闲自在的情态描绘出来。(形)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恬淡和闲适的心情。(神)
  《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两个“自”字,为“独自”之意。描绘了花儿兀自凋零飘落,水儿独自地流淌。(叙述)词人同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将落花飘零与流水逝去的凄凉、无奈的心境展现出来。(形)表现出词人当时无可奈何、孤独无依的愁绪。(神)(杨维慧)
  三、阅读郑板桥三首写“竹”诗,完成下面各题。
  
  (一)
  题竹石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
  潍县署中画竹
  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
  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注释:
  ①此诗系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②年伯: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③包大中丞括:即中丞包括,包括即郑板桥的年伯,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蕴含尊敬之意。
  
  (1)品味语言。
  ①《题竹石画》中写竹子的坚定信念,用了两个生动的动词,即___________。
  ②《题竹石画》中,表明作者苦心孤诣、反复磨炼的一个动词是___________。
  (2)体会形象。
  ①《题竹石画》通过咏竹,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的形象。
  ②描绘“衙斋卧听萧萧竹”一句的意境。
  
  (3)领略技巧。
  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两句采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
  ②“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一语,显示了郑板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追求。
  [参考答案:]
  (1)①“咬”和“立”;②“削”。(2)①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②夜半时分,我在衙署书房中静卧休息,这时窗外清风阵阵,丛林萧萧,声音呜咽,如泣如诉。(3)①托物取喻、借竹发端;②注重写意,而且写意必须以熟练掌握基本功为前提,苦心经营,达到自由境界。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