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阁影遐思

作者:杨 天




  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一缕清风生硬地轻击着阁的一隅,阁影躺在江面荡漾。那是王勃的心,冷了。
  他徘徊于阁楼,眺望阁外水云间,忧心忡忡,心事重重,一脸的无奈与落寞。
  于是他试图去敲一扇未知之门。不幸,误入官场,只好落寞地看着身后早已死死紧掩的门庭。
  然而,回顾初唐,站在历史长河中间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你,王勃。你手中诗味醇厚,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都是抹灭不掉的文化遗迹;你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襟气度,更是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希望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相会的人,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面对清冷的滕王阁和富有才情而历经沉浮的王勃,作者潘碧秀在《流泪的滕王阁》一文中于情感的热流里融入了新的元素,注入了理性思考。他表达了对王勃才情的肯定,对王勃悲剧人生的同情,和独到的见解。
  开篇,就显示了一种张皇,迷惘和失落。先是一幅优美的江水缠绵之景,夹着丝丝清风吹凉人们的心田。这种富有张力的想象,从夕阳到小舟,一直延伸到芦苇的轻摇身影,震慑着每一个人。
  一片阁,躺在云层下,阁上人去,鸟去,唯有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才子。
  然后,作者穿越时空,和王勃一起面对觥筹交错不在的寂寞,面对无声追随着的忧伤,面对无数醒着的黑夜。
  作者眼中,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显然成为了看客。他们在那个仲秋的日子,看着王勃演着一幕流传千古的“独角戏”。当时,只有王勃认真地接起笔来,其他人都知趣地推辞了。可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众人惊服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的这一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么令人血涌神扬啊!
  现在,晚风咆哮中那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伸延,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饱读诗书,贯通五经的才子,终究耐不住寂寞,踌躇着误入官场,书生之迂,触怒龙颜,终至溺水而死的人生。
  是的,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场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但历史终归历史,人一旦选择了,也就写好了故事的结局,再也无法回到故事的开头。
  这样,王勃的人生之树上就长满了绝望的呐喊。
  昔人已乘黄鹤去。
  物是人非事事休。只留得一片向往与叹息。
  (指导教师 周志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