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声音的联想

作者:罗 兰




  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铃,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俗世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的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
  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而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晴的午后。但不管是在清晨,或在午后,那一声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与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像。在那样的生活里,人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不致把自己逼得那么高,那么尖锐;才不致把渺小的自己吹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那么夸大与猜妄。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璞归真,在那亲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
  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声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安静。这宁静事实上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
  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琮琮,似在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像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是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愁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名心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子,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浑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
  自从我发现我是何等的喜爱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我顿悟我近来为什么很少去听音乐会。我厌烦音乐会场的闷热,音乐听众的嚣杂;我厌烦音乐的沉闷,演奏者的造作;我也厌烦正襟危坐的约束和强作欣赏的虚伪。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和当作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同样的是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
  
  渴求宁静的精神家园
  ——《声音的联想》导读
  
   现代都市生活的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金钱崇拜、物欲横流,的确使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感到无奈甚至忍无可忍,使他们时时有一种逃离都市回返大自然的冲动。《声音的联想》一文,真诚地袒露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困惑,对自由性灵的追求,对宁静精神家园的渴求。作者以“声音”为媒介,展开丰富而深广的对比联想,情思真切深郁,笔势开阖自如,想像绚烂飞扬,文辞清丽典雅,正是一首都市生活与田园生活交响乐中的苦乐乐章。
  一开篇,作者就以麻雀“轻俏的哨音”起笔入题,这是深有意味的。麻雀,羽色灰暗,形貌丑陋,并非人们所喜爱的飞禽,也很少有人爱听它那种吵闹嘈杂并无多少美感的鸣叫声。但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因而在作者笔下,麻雀轻俏的哨音就变得美妙异常,净化了作者被都市生活、都市的音响所腐蚀侵扰的内心世界。这哨音“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将作者的思绪引向大自然,为作者带来“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
  鸡的长鸣也“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然而,从远古就伴随着人类的“鸣啼”声,竟成了都市生活中需要“捕捉”才能得到的自然的绝响,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悲剧抑或诗人的悲哀呢?当作者把自己的联想视野投向乡村的时候,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乡村田园生活是那样令人怀念与向往——宁静、自由、安详与淳美。接着,作者又以“在那样的生活里”四个排比句,继续将都市与田园交织在一起对比联想。总之,在作者看来,都市生活是一切“罪恶”的渊薮,而田园生活却是一切美好生活的起点。在作者心中,田园生活几乎就是人生的目的了。
  田园生活并非没有“声音”,只是这声音能使你发现自然,并为你带来亲切安详的宁静。“宁静”是一种心态,一种平和安闲而怡然的心态。但“宁静”的却未必都是美的,更何况都市里的“鸟鸣”、“鸡啼”所带来的宁静是多么孤独、单调和短暂,它只是稍纵即逝的“不受市声干扰的”难得的片刻。在这“宁静”的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黑影,时时有将这片刻宁静吞噬的危险——这就是嘈杂、吵闹、拘束的都市的声音。这显然不能永久地安慰作者。于是,作者宕开一笔,描绘了两幅梦幻般的风景图画。
  流泉,流泉的声响,“我”的梦——头枕青石,身覆坠叶与落花,山中带雾的清晨……构成了一幅想像的图景。这幅想像的图画,无可比拟,将我们带入一个流满诗情的美丽世界。流泉冲走一切尘间扰攘,冲走一切烦恼,冲走一切名心利欲。如果说流泉、青石和雾霭表现了古典的阴柔之美,那么海潮和海浪拍岸则表现了现代的(可以说是更为远古的)阳刚之美,给作者更为深刻的人生启悟,最终使她愿意放弃“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在大海的声浪之中思索,自己的一切——喜怒悲欢都变得渺小如尘芥。作者带着东方人所特有的超然心态去看海和听海,仿佛得到了彻悟和心灵的自由。
  音乐,向来被誉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然而在都市里,在作者笔下,音乐也变了味,变了质,变了调。且不说被“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即使是被艺术家所推崇的“当作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也不过是“叫卖的市声”和“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这就给作者热爱大自然,喜爱自然的声音,崇尚田园生活的情感以有力的衬托并将其推向极至。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