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子尤:谁的青春有我狂

作者:佚名




  子尤,“4岁听故事,5岁说相声,6岁看卓别林电影,7岁开始试文笔,8岁转向写作,小说、散文、随笔、现代诗、古体诗、杂文,无一不猎”。曾获“世纪杯”、“春蕾杯”征文大奖。自诩对电影有与众不同的品味,常有惊人之言论。13岁被发现患有纵隔恶性肿瘤,经历“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挣扎在生死边缘。本书收录了他从8岁到15岁期间创作的各种文章,在形形色色的文体之中,你将看到一个有着别样风采的15岁少年。
  
  “偏偏我又生了这么大的病,这真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作家多,但得病又写病的作家少;病人多,但病人是作家的少。我经历了生病,在这过程中写出了无数文字,今日献给读者。我给你们看我的生,给你们看我的死,我的爱,我的痛,分享那感受,因为我的生、死、爱、痛所有人都会经历,能有记录与分享这种体验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
  “今天测血,我的血小板只有2千,正常值10万~30万,2万以下即有自发出血可能。我是触摸到了死亡的温度的人,连死都经历了,还怕什么?征途漫漫,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海明威好像在获诺贝尔奖时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作家是用写作来表达意思,不是用说话来表达意思。我常常给朋友写下这样的话,现在我也要对读者说:请欣赏我的波澜壮阔吧!”
   ——子尤自述
  
  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中读到这个花季,一点病象都没有!他的两只眼睛很少关注病痛。他评论电影《十面埋伏》;他悼念好莱坞巨星马龙·白兰度;他为他的同学们写情景喜剧《我爱我班》;他仿写电视节目表达他对所谓“80后作家”的看法;他还浓墨重彩地记述他和女生们的来来往往以及情感的涟漪与波澜。所有这些,他都写得兴致勃勃!当然,他也写到病中对生死爱痛的观照与沉思,那不是他这个年龄的思绪容易触及的主题,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真切地深入其中并纠缠不已。乃至于此种观照与沉思仿佛是他的某种神秘使命。他的观照与沉思有一种力度,因而笔下没有呻吟,而且习惯于用一种调侃和逗乐的笔调来叙说。这也许表明,他已然拥有一个可以从容回旋的空间。
  小小年纪他是怎么做到的?我坦白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只能推测说,那个看上去有些柔弱的孩子,也许禀有一种丰厚强韧的天性。他的写作,是生命的自然涌动,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生病后的一年多时间,他写了14万字。所见所闻所感所受,几乎都能化作他的文思。
  我当然知道,子尤虽然已经写了8年,但他的写作其实才刚刚起步。细读书中的内容,就不难发现,这本书不是一本看过了就可以扔掉的书。
  ——朱正琳(作家)
  (《谁的青春有我狂》,子尤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8月版)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