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惊慌.惊愕

作者:饶建中




  这是一堂语文课。
  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里写的是在某堂语文课里,学生们发现语文老师讲课中出现了错误,但都不敢作声,只是惊慌地望着老师,最后还是一位大胆的学生勇敢地提出来了。
  讲台上的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完这篇微型小说后,他记起在师范学院读书时,语文老师着重强调,给学生分析课文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句子中又要抓住最准确的字词。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这篇微型小说在描写学生知道老师有错却不敢言的心理状况时,作者为什么要用“惊慌”而不能用其他的词,比如“惊愕”。他说:“这篇微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造句规范,用词准确。为何作者不用‘惊愕’而用‘惊慌’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两个词的异同点。‘惊愕’和‘惊慌’都是形容词,它们共同的语素‘惊’,都可以表示吃惊的意思,即由于突然的刺激而精神紧张;但这两个词的主要差别在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惊慌’着重在‘慌’,表示心中恐惧不安,因而言行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而‘惊愕’着重于‘愕’,表示失神、发呆,好像一瞬间停止了思想和行动似的。此外,在构词能力方面,‘惊慌’可以构成成语‘惊慌失措’、‘惊慌不安’;‘惊愕’则不能。”
  学生们认真地听着,虔诚地记笔记。
  老师越讲越带劲儿,极度兴奋:“所以,今后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向本文作者学习,在遣词造句上狠下工夫,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学生们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
  突然,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耿强同学有什么事?请讲。”老师停止了讲课。
  耿强端着书站了起来,说:“老师,这里不是用‘惊慌’,而是应该用‘惊愕’。”
  “怎么,讲了一节课你还没有听懂?”老师不太高兴地说。
  “老师你讲错了。”
  “我讲错了什么?”
  “课文后面有个‘勘误’。”
  老师和同学们迅速翻到了课本的最后一页,当真有个勘误:“因印刷错误,原文‘惊慌’应为‘惊愕’。特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老师显得十分惊慌!
  学生则显得十分惊愕!
  (选自2005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