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让生命燃烧

作者:刘素敏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但如果没有前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当你面对生活中的未知领域时是望而却步,还是doit 、tryit呢?王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活一辈子,连正经的痛苦都没有经历过,岂不是白活一回?岂不枉走人间?”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就应该敢于挑战自我,决定自己人生的命运,让自己的人生燃烧!
  文章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一话题入手,突出强调了美国要求孩子“勇于尝试,勇于动手”的教育观点,也正是这种理念,撑出了美国孩子富有活力的蓝天!而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缺失的。从作者自身来说,正是19岁时一次冒险的尝试,让他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络”编织出了一个绚烂的青春童话!也正是作者凭借当年能够置“初学写作应该从百字小文千字小文写起”的忠告于不理的勇气,挑战自我,才掀开了自己人生壮丽的华章,让我们在新时期文坛拥有了一位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从作者形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成功不仅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承受那“只能与上帝的创世过程相比”的艰辛,才能在自己“创造的崭新的世界”里,体会到一种“感情获得了永生”的快乐。在这些叙述的基础上,作者由三个“不足”生发感慨和议论:追逐梦想的过程是一个无法预知的、充满艰辛和坎坷的过程,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冒险,并具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毅力,才会收获成功的快乐,才会永远充满活力!作者的成功不仅在于对理想的执著,对文学的痴迷,更重要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纵观全文,作者围绕“我从小就敢于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一句话,由第一段的引子带出自己的经历,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升华,层次清晰,主旨鲜明。结尾句“我不会忘记1953年11月的那个初冬季节,它改变了决定了我的一生”,不仅呼应前文,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再次肯定。值得一提的还有文中歌词的引用,既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又辅助事例佐证了观点。
  同步训练
  1.文中“你的声音将传到一间又一间房屋一个又一个心灵”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什么时候都没有忘情过文学,文学也就没有忘记过我。”这句话作者意在表达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一段通过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美国女士之口,形象地演绎了文化的不同。《德国之声》的网页曾载关于朱镕基和施罗德乘坐磁悬浮列车的报道。朱镕基说:“我今天来坐磁悬浮列车,我把我的孙子也带来了,而且连保险都没买。”施罗德说:“今天,这趟车要是出一点儿问题,看我怎么收拾这两家公司。”试谈以上对话分别反映了两国各自怎样的文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之所以选择文学作为自己的志向,是因为文学符合他的天性,能够展现他的才华,并且能够带给他想要体验的生活。
  B.作者认为写作过程只能与上帝的创世过程相比,因为写作过程完全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和从少到多的渐进过程。
  C.“文学如海,志向如山,我知道我自己的那点敏感和才华积累,不过是大地上的一粒芥子,海浪中的一个泡沫,山脚下的一粒沙子。”这句话运用博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实行志向的准备是多么可怜。
  D.“栩栩如生是什么?就是文字成了精,头脑成了神,结构成了交响乐,感情获得了永生……”句中的“感情获得了永生”指的是好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能够不拘时空,永远感染读者。
  E.作者青年时期热情的、纯真,作出了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决定,而他后来渐趋清醒、冷峻,终成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由此看来青年时期作出的这个极富尝试性和冒险性的决定并未对作者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文学作品的流传以及对人们心灵的影响。
  2.说明对文学的痴迷和信任,自己的生命和文学是相互交融的。
  3.中国是讲亲情的,是给德国人戴高帽子,表明信任他们的技术;而德国呢,是表示对于一切他们都是严格要求的。
  4. B、E(B作者的写作过程和上帝的创世过程的相似点是均为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而非“从少到多的渐进过程”;E原文有“我不会忘记1953年11月的那个初冬季节,它改变了决定了我的一生”,而1953年11月的那个初冬季节对作者的一生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作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决定,尽管作者后来渐趋清醒、冷峻,但“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一直是王蒙人生的主调)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