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不思“八九”只思“一二”

作者:邢 超




  本刊2005年第3期“邀您共赏”栏目刊登了林清玄的文章《人生之不可管理》,读者们阅读后纷纷寄来自己的欣赏文章,现选择一篇刊登出来。
  久久伫立在时光的河岸,在迷蒙中倾听时光如风般掠过树梢的声音,感受时光绸缎般划过脸颊的轻柔,凝视时光如河流般滚滚流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春秋交替,寒暑易节,草木春发秋衰,这是自然的法则,我们无力改变。青春流逝,华发早生,生命从稚嫩走向健壮,再走向死亡,这是命运的轨迹,我们无力挽回。人,永远是一种强大而又弱小的生物,从某种意义上它可以改变自然,却永远难逃自然法则的约束。而这“约束”就是人生中那“不可管理”的部分。面对“不可管理”的人生,人们时常感到迷茫,在迷茫中彷徨,在彷徨中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生命的真谛,而时光一刻也不停下它流走的脚步。
  灵魂和肉体在与时间的剧烈摩擦中老去,终似一颗流星,在绽放出最后的光彩之后,倏然陨去。或许生命也像那块轻灵剔透的水晶,无论存在得短暂或者长久,支离破碎是它最终的宿命。这又是谁的力量能够改变的呢?
  生命在“不可管理”之中渐渐老去,难道我们感到的只是无奈和悲哀吗?已经失去的,无力挽回;正在失去的,无法遏止;将要失去的,总有一天不在。既然生命中有许多因素已由天定,我们能不能以别一种心态来面对呢?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我们可以凄然伤感,也可以为自然的神奇曼妙歌唱赞叹。清玄先生说:“不能管理并不是不能思维、不能关照、不能觉醒,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智慧可以说就得到基本的开展了。”俗话也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倘若倾心于“八九”,那怎么能快乐地生活?清玄先生还曾说过:“不思八九,只思一二。”或许这才是快乐之道,人生之道。
  
  主持人语:
  “人生是不可管理的”,这对于那些正在以满腔的热情如火如荼地投入生活、谋划人生的人,无疑似一瓢冷水和当头棒喝。他们正在积极地筹划着自己的学业、事业,以及未来的财富和幸福,或名望与权柄的攀升,他们计划严谨、未雨绸缪、脚踏实地、雄心勃勃,似乎人生命运都只在掌控,只待时间的到来,便会一一如愿以偿。这的确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无可厚非和质疑,但若全然不知人生中终究有太多“不可管理”的因素,那么这种进取与乐观,必显得浅薄而脆弱,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生风雨,都会将它打得枝残叶落、一败涂地。
  清玄先生说,“人生是需要管理的”,“欠缺管理的人生,往往是散漫、失败、没有效率和没有目标的人生”。的确如此,人生失去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确立人生的目标,筹谋长远的计划,全身心投入地努力奋斗,都是人生必需的过程。但清玄先生同时又忠告我们:在懂得“人生需要管理”的同时,认识到“人生是不可管理的”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人生中的确有太多的因素是非人力所能及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处于谋划和奋进中的人生,就会多出几分大气和从容,因此当成功如期而至时,就不会狂喜到忘形;当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而没有等到应有的报偿时,或者人生中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苦与不幸时,也不至于一蹶不振。
  “人生不可管理”,提醒奋进中的人们,削减几分狂热,几分妄念,面对人生就多了一份坦然。
  “人生是不可管理的”,这对于那些正遭遇失意和不幸而悲观失望、痛苦不堪、难以自拔的人,无疑是一剂良药。停止叹息静心思索,擦干眼泪抬头观看,生老病死、 爱恨离别,有谁能够改变?有谁能够逃离?有谁不是在无条件地接收和经历?这不是谁的过失,也不是某个人的不幸,生命中“不可管理的情境”是“人生里最大的悲情”!
  这是真实到任人也永远无法回避的规律和法则啊!“幸好,不能管理并不是不能思维、不能关照、不能觉醒。”是啊,面对生命中那些不可管理的情境,好在,我们还可以管理的是自己的心情。悲哀无益,叹息无用,若能“在美丽中欣赏美丽,在痛苦中觉醒痛苦,在烦恼中观照烦恼,在悲哀中超越悲哀”,不错过对生命中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不轻忽对生命中每一个历程的体验,纵使人生历程有再多令人洒泪哀伤的因由,欣然的微笑也该是雨后的彩虹。
  “人生不可管理”,慰藉那些正沉迷于悲哀和失望中的人们,走出痛苦与感伤,面对人生要多一份坦然。
  “人生之不可管理”,要学习“以坚毅的心情、广大的气度、庄严的胸襟”坦然豁达地面对,或许这就是清玄先生最终要告诉我们的吧。(河北许卿林)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