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1期


轻提笔处说相思

作者:许清林




  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相思”主题也像是古今诗文中绵绵不绝的溪流,从悠悠远古,涌流至今。《诗经》即有语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以夸张和比喻,表达了对意中人强烈的相思之情。古诗十九首又云“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出了相思带给人的可终老一生的忧伤。唐诗中涌现了大量抒写相思的佳作: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更是以真挚深婉的相思情动人心魄。而宋词中表现相思的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元代王实甫也说:“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泻。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西厢记》)当然,现代诗中亦不乏写相思的好作品:台湾诗人纪弦“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流沙河却说:“写你名字画你名/梦你名字放光芒/你的名字像星星/又像天上红太阳”;刘半农则更加坦率直白,他写道:“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以其浓墨重彩,将难遣的相思抒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魄。
  在众多的相思诗中,冰心的《相思》一诗,随时间的流逝得以口传笔录,为人吟咏,也自有其非他作可比的绝妙之处。
  其绝妙之一则是:在古今众多诗人笔下表现得极浓极重、难消难解、浩如江流、千言万语也写不尽诉不完的相思,却被冰心在如微风拂枝,细雨泽花的轻起轻落之间就写尽了。这也正是冰心小诗的别具韵味和不同凡响之处。其诗云:“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全诗基调宁静、平和、自然,既无大起大落,狂涛巨澜,也无“展不开的眉头”、“滴不尽的血泪”;也不觉心痛哀怨,也不闻叹息自怜,也不见一字一句直抒相思的情意。全诗只是在乎和宁静地叙述着一个孤单的身影,一个简单的行动,一个白雪覆地、树影参差、明月相窥的意境。而就在这平和宁静的叙述中,一个满腹相思却沉默无言的人儿,就“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沿着月光斑驳的小路,怀着她的相思,缓步向我们走来,走来,一直走进读者的心中……这种轻言细语间的意境创造是冰心小诗所擅长的。而在这细巧清淡的意境中,究竟蕴含了多少人生的情愫、人生的况味,则是留给有心懂情的人儿去慢慢咀嚼的了。
  此诗绝妙之二当数用词的生动恰切,轻轻一个“躲”字,却不小心泄露了主人公走出屋子之前,内心相思的搅扰与煎熬,那会是怎样的不堪与无奈呀!不是那般的不堪与无奈,又怎么会想到“躲”呢?故轻轻一个“躲”字,却传达着极深极浓极复杂极纠结难断的内心情感。然而,相思岂是“躲”得开的?它不在“灯明人静”的屋里,却在相思人儿的心中,而多情俏皮的“明月”似乎最能看破人的心思,任你沉默无言也掩不住,一个“窥”字生动传神,将月比人,生动活泼,妙趣无限。其次便是“纵横”用得好,明月将参差的树影投洒在雪地上,便撩动了诗人的想象和灵感,这岂不就是那缭乱纷杂的相思的写照吗?一个“纵横”便使“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意跃然纸上;一个“纵横”便让抽象之物形象,无形之物有形。喻得轻巧,喻得自然,喻得不着痕迹。而这种将无形附有形,使抽象之物可感的手法,又恰与易安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及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意合了。此时,让我们驻足回顾,刚刚主人公还要躲开难耐的相思,到小路上走走,不料“明月”捉弄,又将缭乱的相思“纵横”写了一地,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品以上两个特点,电正形成了冰心《相思》轻巧凝练、含蓄隽永、意蕴深远的风格。千般浓重,万般难遣,可供人们吟唱不绝、描摹不尽的相思意,就被冰心在极轻极淡、不露声色的寥寥数语间蕴藉了。这确乎令人颔首,臣在反复吟咏之中留下无穷回味。此首小诗不愧为相思诗苑中一朵清新淡雅却永寓芬芳的小花。
  
  附诗:
  相思
  冰 心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