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模拟试题(二)

作者:李家声




  第Ⅰ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罢(黜) 牲(畜) 发(憷) 相形见(绌) 设身(处)地
  B.(跻)身 (奇)数 (稽)查 (赍)志而殁 放荡不(羁)
  C.(柽)柳 (铛)锅 (嗔)怪 (瞠)目结舌 (称)心如意
  D.(笏)板 (糊)弄 桎(梏) 飞扬跋(扈) (怙)恶不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窍 绚丽斑斓 旖旎 如释重负
  B.瞬间 诙谐幽默 伛偻 蔚然成风
  C.脉搏 胁肩谄笑 坍塌 宵壤之别
  D.宣泄 大快朵颐 罪孽 文采斐然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优待(好的待遇)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慢待(招待客人态度冷淡,没礼貌) 以逸待劳(用安逸的方式对待劳作)
  B.生事(制造纠纷) 谈笑风生(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认生(怕见不认识的人) 出生入死(冒着生命危险做事)
  C.著名(有名声) 不可名状(不知道名称和状况)
  名节(名誉和气节) 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D.行期(出发的日期) 独断独行(做事专断,不考虑别人意见)
  试行(实行起来试试) 行将就道(已行动将要上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此,每当我为一己私利,一度挫折而苦闷、而踯躅、而彷徨、而浮躁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就豁然开朗。
  B.本来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地聊着,有说有笑的,可是他这一句扫兴的话,使大家哑然失笑,场面立刻冷了下来。
  C.在目前被称为“恐惧压倒了贪婪”的美国投资者眼里,掏出7300万美元来为一个累计亏损500多万美元的“搜狐”买单,到底值不值?而且事实也的确是搜狐在上市第一天表现得差强人意。
  D.这个公司的职员们厌烦自己的工作,于是视工作为最大负担,工作效率提不上去,一个个还怨声载道,工作环境被喻为“有害精神垃圾场”。
  5.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即使每个人的人生____都能成为一个“!”,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
  ②石头是硬的,水是温柔、软弱的,但________会水滴石穿!
  ③能言善辩__________被人称道,如果“讷于言而敏于行”岂不更好。
  A.不曾 居然 毕竟 B.未必 居然 固然
  C.不曾 或许 固然 D.未必 或许 毕竟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了一种“廉价礼品”。
  B.这个学院根据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分流教育法,保证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安置工作,使学生无后顾之忧。
  C.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于劳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
  D.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道路交通的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予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大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y”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大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大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大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宵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选自《贞观政要》)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臣子之于(尊极) 尊极:指皇帝。
  B.罚铜未为(得理) 得理:合乎道理。
  C.德彝(执议)如初 执议:坚持主张。
  D.陛下(当即)杀之 当即:应当立即。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令(封德彝等人)定议。
  B.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无忌罪)于法当轻。
  C.而生死顿殊,敢以(此)固请。
  D.胄据法断(诈伪者)流以奏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戴胄严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校尉不觉,无忌带刀人内,同为误耳。
  ②误不如法者,皆死。
  ③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④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
  ⑤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反驳封德彝对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犯罪所作的判决,认为依照准律校尉和长孙无忌都应判处死罪。
  B.太宗下令重议定罪,封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戴胄驳奏认为校尉应轻判,他和长孙无忌犯的过错是一样的,不能判校尉死而长孙无忌不死。
  C.朝廷大开选举,对伪造官阶资历又未自首的犯罪人,戴胄据法量刑,未按太宗的命令判其死罪。
  D.太宗认为戴胄这样做是让天下人看到皇帝命令不讲信用,戴胄则劝导他不能因一时之怒就滥杀无罪的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人的智能不像人的身高那样,能一测便知;也无法通过几条智商题,简单地判断其优劣。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它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在极其复杂

[2] [3]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