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0期


“选择”,是心灵的声音

作者:徐延春




  “选择”在我心中是个坚定而圣洁的词。它是人对心灵的表当,对自我的审思,对人生的追寻。
  什么是选择?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一种选择。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是一种选择。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更是一种选择。
  这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选择;这也是富贵与真诚的选择;这更是忠义与生命的选择。
  当这么多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他们的心灵说出了他们的选择。“选择”是心灵的声音。
  正是因为如此,我对于“选择”的神圣从不怀疑。我也坚信,当我面临选择时,我便会如前辈们一样,选择心灵的净土。
  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当我在公车上看见小偷伸出第三只手时,我选择了沉默;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我选择了隐瞒;当喜欢与被迫发生碰撞时,我选择了喜欢。
  推而广之,社会上更是如此。金钱与良知、道义与利益、自己幸福与别人幸福,这都需要选择,而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所料。
  由此,我才知道,书上的美丽词句不过是世外桃源。“选择”是心灵的声音,却不是所有的心灵都那么美丽。
  为此,我便开始“修心”。
  道德、良知、真诚、善良、忠义就是我的追求。我总是不断告诉自己作为真正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当我第一次告诉父母我的数学成绩,野外的“修心”工程开始有了构造。
  无论是从古就有的“礼、义、廉、耻”,还是现今提倡的“以德治国”,都是为了修补人的心灵,洁净人的心灵。而这些都是为了让人在面临选择时,有一方心灵的净土。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世纪的大门刚刚打开,各种各样的选择已等待我们多时了。我们这些新世纪人呀,只求保留一方心灵的净土,让“选择”是从美丽的心灵发出的声音。
  
  [简评]
  什么是选择?作者借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经典选择作答,理性地告诉人们应该追寻什么样的选择。“我也坚信,当我面临选择时,我便会如前辈们一样,选择心灵的净土。”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则比比皆是。正如作者所言“‘选择’是心灵的声音,却不是所有的心灵都那么美丽。”为此,作者提出要为“有一方心灵的净土”而“修心”。全文纵笔挥洒,辩证地揭示了选择的内涵,紧扣“心灵的选择”,不失为考场佳作。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