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高尚的白杨树

作者:吴祖光




  乘坐火车往东北方向旅行时,俯在窗口观望沿途景色,总会看见铁路两旁栽种的一排排笔直的高耸的白杨树。这些树每株都挨得很近,密植成行,有的行短些,有的长些。看到这样的杨树,我总是很感动,由衷感谢那些辛勤的植树人;这么多的树都是一棵棵人工栽起来的,它是使大地绿化、保持生态平衡、造福人民的树。
  一行行的杨树从窗口迅速地移向后方,看多了我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每一行排头和排尾的树大都比其他的树矮一些,最高的几棵树几乎在每一排树的当中。此外,也感受到,每棵树之间的株距似乎太近了些;我想,假如树与树之间再隔得稍远一些的话,是不是会长得更好些?
  有一次,同行者恰巧是一位有植物栽培知识的旅客,我把我的想法对他说了。他告诉我:杨树具有一种独特的向上性,它最喜爱的是阳光。由于株距很近,为了争得阳光,它就只有向上伸长;相反,排在两头最靠外的树由于没有遮拦、阳光充足,不需要自己去进行争取,它就不像其他的树那样争高争长,个子矮一些就是这个原因。
  专家的话言之有理,并且意味深长。我觉得杨树虽是树,但它有点像人。
  杨树的性格说明了一个道理:处在同样环境条件里,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相反,没有竞争便会失去动力,不思进取,也便无所成就。这一点,树和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树和人也有不同的地方。树单纯、安静、善良,处在狭窄地带,同类之间只知向上拔高,因之得到的营养也就越充足,长得就会更高。但处在狭窄拥挤地区的人却不是这样子,而是往往使出种种方法,或明争,或暗斗;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牺牲别人,保全自己;妒贤忌能,损人利己,这是人的本领。
  树在和同类共处的地方,不管多么拥挤,只知天天向上;而人们却常常打横拳,伤害别人。
  在过去漫长的困苦坎坷岁月里,我们曾经互相同情,互相关心,团结战斗,克服过无数艰难险阻,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应当团结得更好,互助互爱,与人为善,做出好样来带动比我们年青的后辈一同前进。白杨树的高尚风格,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赏析]
  这篇散文的题材与茅盾的《白杨礼赞》基本相同,但两篇散文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艺术特色,抑或是总体构思方面,都各不相同,并且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在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之中,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敏锐地洞见出了人性的弱点,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并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与思考,这正是这篇《高尚的白杨树》最为出色、最为成功的地方所在,也正是这篇散文能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透过飞速行驶的火车窗口,作者抓住了人们司空见惯的白杨树的生长特点,像剥笋一样逐层深入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白杨树的向光性、向上性正是文章寓意的关结之点,也是作者构思这篇散文的“动情点”。从白杨树的这一特点入手,作者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处在同样的环境里,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这一道理既十分浅显,同时又十分深刻。说浅显是因为有了前文的铺垫,使这个道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但在表面十分浅显的道理背后,我们分明从中悟出了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时代感: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呢!
  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刻之处,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那就错了!文章的深刻之处、精彩之点恰恰是作者从这点出发,由物及人,由浅入深,指出人与树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人不如树”——白杨树的高尚之处:“树在同类之间竞争,只知向上再向上,只知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超越同辈,才能取得“成就”。而人为了自己,往往在竞争中“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牺牲别人,保全自己;嫉贤妒能,损人利己”。这分明是人的“特长”,也是人的“恶性”。正是因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才使人具有了一般生物所不具备的优长,也正是这一点同时使人具有了他物不具有的“恶性”。从这一点上讲,人应该更多地向他类学习,学习它们的优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也正是作者和我们大家所希望的:时代需要我们去竞争,但唯一正确的竞争方法应该像“高尚的白杨树”那样,通过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来超越别人,而绝不能通过“打横拳,伤害别人”的卑劣手段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做人的道理。
  这篇文章除了使我们领悟到这样的人生道理之外,还留给我们深刻而广阔的思考空间。竞争是什么?竞争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含义是“一种生物在为食物、生存空间或其他因素的斗争中,发生对另一种生物不利、有害甚至加害消灭的现象。不仅发生在种之间,也发生在种之内。”而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形成,其根源就是人超越了本身所具有的生物性。人要发展,人类社会要发展,不能没有竞争,但人类的竞争应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竞争”,而不应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竞争”。人的竞争应是“适者生存”,是“能者上,庸者下”,是通过超越自己来实现超越别人,通过发展自我实现超越别人。每一个读了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明确这一点,领悟这一点,接受这一点。也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进步。此外,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竞争的人类学含义也应是这样一种自我的竞争,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少一点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多一点团结祥和,和平共处,共同进步。而人的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因就是哲学家萨特所讲的“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没有谁生来就是庸人,也没有谁生来就是天才,人的本质是没有规定性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有超越自我的潜力,都有与自己竞争的先天潜能。白杨树的高尚之处正是将这种自我的潜能发挥到了应有的程度。人更应如此!
   (毕日升 曾鸿飞)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