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那盆吊兰

作者:杨晓梅




  时近年关,因已打春,所以春意已渗入阳台。上午,明媚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阳台上,那份金色不由让人觉得,屋外已是细柳如烟,花将如潮。在这一片灿烂中,我蓦地看到了那盆寂寞了一冬的吊兰,干枯的枝叶间竟然探出了些许嫩芽,一盆萧杀中的这点嫩绿竟是这样的惹眼。
  这是一盆叫不上名来的吊兰,起初是邻居随手掐下的一枝。说是吊兰,我却觉得更像水田田垄边生长的草,枝叶一节一节地生长,留下一个个生命的转折,椭圆形的小叶片毫无特别之处,只是那样参差地长着。总之,和家中的那盆修长舒展、亭亭玉立的金边吊兰比起来,它真的更像一根普通的草,全然没有兰草的幽雅气质。
  可我还是将它插入了一个废弃的花盆里,无论如何,它,也是一株生命。不想这吊兰真如邻居所言,生命力极强,不久便扎根生长,除了极力伸长枝干,它还努力地蔓生出一枝、两枝……
  到了夏天,它已独枝成丛,占下了花盆的半壁江山,枝条拥挤着向下垂,宛如一片微型绿瀑。可是好景不长,不知是我伺养的不得法,还是吊兰不堪秋凉,秋风才起,那绿瀑间便开始出现枯叶。起初不多,我便细心地将其一一摘掉,只是这枯叶摘了又有,且越来越多,甚至枝条也有干枯的,那黄绿杂糅的情形总让我想起赵树理笔下三仙姑涂满脂粉的老脸。无奈之下,我将它扔在阳台东南角的木架上,不再管它。冬天的时候,这盆吊兰所有的枝叶都干枯了,长长的枝条依然垂着,就像蜷坐街头墙角,那无家可归的老妇人头上,披散着的饱经风霜的枯发。此时花已非花,盆也成了倒剩茶的容器。
  而今天,我竟又看到了它的重生。嫩嫩的绿芽从干枯的枝叶下钻出,有的甚至是从枯死的枝尖又顶出来,它们全然不在意自己的嫩脆,只顾像一支支骄傲的小喇叭,得意地向着天上吹响生命的号角,告诉这个即将焕发生机的世界:历尽磨难,它们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我不知道,黑暗中的吊兰,在冬天的酷寒中有过怎样的磨难与挣扎,可我相信一定是一份希望与执著,为它赢得了重生。人生也没有长青树,那一片片让我们痛苦的“枯叶”是无法摘掉的,我们也当如这一盆吊兰,不管生出多少“枯枝”,都要在不幸中保持希望,蓄积力量,一旦春天来临,便努力绽放生命。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