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归心似箭

作者:施茂林




  夜 归
  [宋]周 密
  夜深归客倚筇①行,冷燐②依萤③聚土塍④。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释:①筇(qiónɡ):本是竹的一种,这里指竹杖。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③萤:指萤火。④土塍(chénɡ):田野里的土埂子。
  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苹洲,济南(今属山东)人,后居吴兴(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景定间,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丰储仓,为义乌令。宋亡不仕。其词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亦能书画。有《草窗词》、《齐东野语》等。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游子深夜归家的情景。
  绝句开门见山。“夜深归客”四字,既点明了诗题“夜归”,又给人以悬念: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联系以下几句,我们可以推断:这大约是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外投宿多耽搁一夜,日夜兼程,摸黑赶路。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二句写村外荒野的景象:田野里的土埂子上,若隐若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归客”孤身夜行在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里是多么的凄凉。这样的描写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想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是村店。在昏暗的月色的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是家吗?“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生风,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的缘由。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人都入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的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长久在外以致家境贫寒的内疚……
  这首诗除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燐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夜”字,写情句句不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中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质朴无华,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