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抓住景物特点 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作者:崔登乾




  我们来听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观察得十分细致:草因雨而绿,遥看时,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绿色;近观时,绿色并不惹眼,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捕捉得多么准确;这首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得多么精彩。可见,写景物需要观察,而只有经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才能写好景物。
  那么,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呢?
  方法一: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朱自清的《春》一文,通过视觉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通过听觉写蜜蜂“嗡嗡地闹着”,写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通过触觉写春草“软绵绵的”,写春风“吹而不寒”,“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朱自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春景,敏锐地抓住春景的特点进行细腻的描摹,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方法二:注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有时我们观察景物需要连续观察或者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角度来反复观察,以便更好地把握住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从高处俯视,观察并描写济南城阳光下的小山,突出了小山“慈善”的特点;从山脚由上至下,观察和描写济南城小雪后的小山,突出了小山“秀气”的特点;写济南城的水色,由下而上仰望,又自上而下纵览,通过描写写出了济南城的水水色明亮与温暖的特点。老舍以他全面独到的观察与发现,绘画般地展示了济南冬天的温情与可爱。再如朱自清的《春》描绘的五幅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早人勤”,依次反映的是雨水惊蛰时令、春分之际、清明前后、谷雨至立夏、春暮夏临时的春景。正因为朱自清从不同时间和地点观察描写春的特点,才把春天的景象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前提是细致观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把景物特点传达出来,并且围绕中心需要合理安排顺序与层次。钱钟书写夏夜之景,把一弯月亮比喻为未长成的女孩子,把蛙群的叫声比做“水煮得发沸”,把萤火比做“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种比喻新鲜奇特,真不愧为大师的笔触。郦道元为了写出“三峡”的特征,先从“山”写起,突出有“山”才有“峡”,写“山峡”的水,因夏水最盛,最凶险与迅疾,所以先写,后写春冬之水,再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使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我们来体验:
  从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进行以景物为描摹对象的观察活动。
  1.开展一次“用我的眼睛看校园”的观摩活动。三五人自由成组,集体观察校园里的景物。可以观察校园全景,也可以观察有特色或你感兴趣的局部。
  2.秋色宜人,风姿独具,胜于春朝。请你选择一个场景,比如三河滩风光带、翠湖公园等,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观察与感受秋天的美丽。
  3.乡村的秋,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请你走进乡村,选择最能代表秋季农村特点的景物,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发现乡村秋的神韵。
  
  我们来交流:
  何在青(学生):早晨,我来到三河滩边,眺望远处,湖水与蓝天相接,感觉自己像湖面上的一叶扁舟,向远方驶去。不一会儿,天边开始红了,那美丽的红霞倒映在水面上,像小姑娘的脸蛋,红润可爱。太阳渐渐升起了,它的光芒从树林的空隙中射下,照耀着万物,使万物更加美丽,而这时的湖面更加美丽,仿佛一面又明又亮的古代铜镜,熠熠生辉。
  徐玉春(学生):清晨,翠湖公园一片寂静,太阳爬起来了,橙红色的朝霞映着公园的一切,时而可以听到好鸟相鸣。那犹如轻纱般的烟雾浮在半空中,它没有笼罩着大地,好像在欣赏公园的美景。不一会儿,来了一群活泼的学生,他们打破了公园的宁静,吓跑了晨雾。太阳又升高了,翠湖公园有了新的活力。
  左琳琳(学生):秋天到了,大地妈妈又换了一套新衣服。看,她身上那条金黄色的丝带,就是农民伯伯洒下无数汗水种出的稻子呀!当秋风拂过,稻浪起伏翻滚,那沉甸甸的稻穗发出“蟋蟋蟀蟀”的声音,仿佛催促人们“快割,快割”。你听,收割机隆隆的响声是多么的欢畅,农民伯伯的笑声是多么的爽朗。笑声、机器声已经组成了一支金秋的丰收交响曲。
  
  我们来写作:
  你在小组观察体验活动中,肯定完成了观察周围景色的任务,在小组或班级也肯定进行过观察感受景物的交流,现在就请你抓住所观察的景物的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有特色的文章。
  
  我们来修改:
  秋到三河滩
  雷晓娜
  秋天的脚步临近了,金湖的三河滩也仿佛步入了秋的高远与宁静。它是柔和的,羞怯的,含蓄的。①(①句改为:它像一位美丽成熟的少女,带着柔和、羞怯、含蓄,姗姗而来)
  三河滩的清晨是柔和的。当红晕的光从水平面上升起,②(②句改为:当初升的太阳半裸着悬在地平线上,水面被镀上金色的光斑)时间仿佛被定格在了此刻,好一片柔美静谧的世界。瞧,远处,金色的太阳与水波交接成完美的融合,③(③加一句:这是凡·高画笔下的清晨吧)似乎美得让人窒息。垂柳姑娘羞怯地抚摸着水面,真像个快出嫁的姑娘。④(④句改为:那垂柳,在太阳的凝视下,穿上金丝制成的嫁衣,在碧玉般温润的水面投下一抹抹媚影)路边的野花也不示弱,以其幽香的特点,渗透了人们的心田,也叩开了人们的心扉。⑤(⑤句改为:野花大片大片地铺洒在土地上,在地平线上连成彩虹般的织锦,散发出诱人的幽香)远处秋风送来吊嗓、练声的声音,像川江号子般嘹亮。⑥(⑥删去画线这一句)晨练的男女老少,那一张张笑脸与秋日的三河滩相映成趣,静谧动人⑦的三河滩被这些笑脸所点缀,仿佛散发着仙境般详和的气息。(⑦将“静谧动人”改为“静卧在三河边”)
  中午了,那红晕害羞地躲进了云层,又胆怯地露出了头,瞧了瞧四周,可真像个内向而又顽皮的孩子。它没有夏天太阳光的炙热,但又不时地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三河滩的河面上,仿佛被嵌上了一颗颗耀眼的钻石。三河滩边的码头上,此时变得安静多了,金灿灿的,⑧(⑧“金灿灿”前面加上“那里的黄沙堆”)像个快出嫁的姑娘,正在等待婆家把她接走。远望这个码头,它像一条多彩的绸缎,又像一条巨龙卧伏在三河滩边,等待勤奋的人们把它舞起。
  夕阳下,时常有年迈的捕鱼者,捡着鱼儿,在岸边踱步,⑨(⑨画线句子应改为:时常有年迈的老人,在三河滩边边走边看,原来是用虾笼捕虾的)他们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也随着夕阳的照射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无数出去闯事业的人,来到家乡的三河滩,钓钓鱼,散散步,外面的城市精彩异常,可这家乡的瑰宝——三河滩,却好比野花,虽不起眼,也别有一番韵味!⑩(⑩画线句子改为:释放着内心无法言表的感情)太阳落山不久,不知怎么回事,岸边的草丛里散发的清香更浓了,我想,那或许是太阳公公送给捕虾者、垂钓者以及傍晚散步的人们一份离别的礼物吧!也许是初升的月亮中的嫦娥身上的清香,散给幽静的三河滩的吧!夜晚,虫叫声使本已静寂的三河滩又多了一份特别的含蓄。
  真正美丽的女子,应如遗世独立般,突兀地站在人群之间,使人蓦然感到空气也随之凝固。美丽的三河滩在秋日,俨然成了别有韵味的女子,她虽没有埃及建筑的富丽,也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却别有一番诗意。{11}({11}将“却别有一番诗意”改为“却是水乡金湖三河中一片神奇的绿洲)
  
  我们来反思:
  卢先智(学生):都说好文章能改变人的感觉与情感。读了我的同学雷晓娜这篇作文,我为家乡三河滩的美丽而自豪,也为这篇在我看来很美的习作称好,同时更赞赏她认真推敲修改文章的做法。雷晓娜亲自多次观察三河滩,积累了真实的写作素材,她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真切细致地描写了三河滩清晨、中午以及傍晚三个时段的美丽风景。全文线索清晰,语言生动。但是,我认为文章个别句子略显得老成,缺少孩子的纯真与明澈,有个别词语表达不够准确,如能注意到这一点,相信她的文章会锦上添花的。
  
  我们再练笔: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姿与韵味,它们之间的轮换更迭,荣枯消长,又诉说着万物生命的无限奥秘。四季如歌如诗如画,让我们体验、感受。四季之美,陶冶着我们的情感,塑造着我们的精神,开启着我们的心智。让我们从逼仄的室内走出来,将自己闭塞的心灵敞开,走在春夏秋冬里,去领略,去畅游,去享受。
  请你用生花的笔写出四季中有特色的景物吧!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