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换种角度 多份新意

作者:苏 岱




  作文是反映生活的。面对凡俗的生活,我们如果能有一些超出常人的思想认识,或选一些不同凡响的写作材料,或运用点儿独到的表现形式,都会殊途同归,达到“文贵有新”的艺术效果。
  技法剖析:
  
  能哭是福
  佚名
  
  当校园里最后一声铃响结束后,我们都疲惫地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看着手中分数少得可怜的卷子,我麻木地折起来,放入书包中。班里的气氛非常活跃,不时有笑声传过来,但听在耳中,却让我觉得像是在哭。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乞讨的小孩正在他妈妈的教唆下给路人下跪。看着他委屈得发红的眼睛,我想他哭出来会好一些。
  其实,有时候能大哭一场真是一种福气。不是那种偷偷地、无声地哭,而是放声大哭,就像我家隔壁的苗苗,他妈妈一打他,他就开始“轰炸”,把全楼震得晃动也决无停歇之意,那哭声,让我心酸,却也让我觉得痛快。有时我也会偷偷哭两声,暗地里给他加油。但像他那样哭,我这个年龄,已不被允许。
  进门后,看见爸妈正在叹气,那愁苦的脸像树皮一样干枯。他们这一代人,总是被社会推着往前走,年轻时被推下了乡,中年又被推下了岗,像水流里的枯叶,毫无目的地漂着。理想和信念总是遗忘他们。我想他们也应该放声大哭一场,把心里的不平与遗憾全都哭出来,那样也许会好一些。
  有人说笑口常开是福,我却认为能随心所欲放声大哭一场才是幸福的。他们可以不必将烦恼藏在心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放纵感情,去哭。哭完后,他们会平静下来,轻松起来,重新站起来,重新上路。
  但我,不敢做这种人,因为我没资格哭。我的父母也不会做这种人,因为他们无法放下面子,去像孩子一样大哭。在这座城市里、这个国家里、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敢做这种人,敢去放纵地大哭呢?他们只能每天带着一张笑脸,对自己笑,对别人笑,对镜子笑;而想哭的时候,泪水只好往肚子里流。
  正想着,隔壁的苗苗又开始哭了,那么放肆,那么张扬,像在宣告自己的权利,像在享受自己的乐趣。真让人羡慕啊!我心里酸溜溜地想,趁着还小,多哭几回吧,能哭真是福气!
  (选自《作文导报》)
  这是一篇以“幸福”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具备两大亮点:一是文题好,二是立意新。
  “题好一半文”,好文题就像一双动人的眸子,能在第一瞬间吸引读者,使读者心动神凝,回味无穷。锤炼文题的方法很多:1.修辞法,如“生活中的阳光”,用了比喻,文章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也可以记叙个人成长中的美好经历,还可以描绘某些美丽的自然景物;再如“福兮,祸兮?”是反问,只要是叙事的文章,而且事情的结果喜忧参半,就可以用;2.反常求异法,其中“常”指的是常理。顾名思义,所谓反常求异法,就是异于常理、违背常理的意思,如“我爱后妈”中的这个“爱”字就用得挺有玄机,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进而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3.仿拟法,如“爸爸,你大胆地往前走”,就改自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写出了父亲下岗后走出逆境、重获成功的坎坷经历;4.运用数字和等式法,如“1+1=3?”,“天赋+努力=成功”;5.调动感官法,如“昨夜星辰”(调动视觉),“难忘的歌声”(调动听觉),“烟雨迷蒙”(调动触觉),等等。
  在上面这篇选文中,作者一改传统观念中的“笑口常开是福”,反其道而行之,标新立异地来了个“能哭是福”,是综合运用了上述方法中的“反常求异法”和“仿拟法”。这个文题既新颖别致,又富于叛逆性,怎能不吸引读者的眼球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纷繁复杂的事情,也就会产生种种相应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会。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从思想内容、切入层面、议论内涵等方面深入挖掘,才会创作出有新意的文章来。上面这篇选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作者从“福”(指在物质或精神上使自己感到满足的一种生命体验)的定义出发,又不拘泥于衣、食、住、行这些生活表象问题的满足,而是把立意倾向于更深刻、更抽象,也更人性化的精神世界去探究,告诉读者——面对现实的生存环境,放下架子,适度宣泄,可以缓解压力,维护心灵的平衡。文章由自己的考试说起,笔触涉及街头的乞丐、下岗的父母、不经事的孩子,内容涵盖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多个方面,以切入层面的深广证明——作者表达的感情决非个人的极端体验,而是人类的普遍情愫。其中“在这座城市里、这个国家里、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敢做这种人,敢去放纵地大哭呢”、“哭完后,他们会平静下来,轻松起来,重新站起来,重新上路”两段是议论,它们冲破了惯性思维的束缚,内容涉及城市、国家、乃至世界,显示出作者胸怀的博大与思想的深刻、思维的敏锐与细腻。
  提到写作材料,很多同学会单纯地认为就是作文中反映的事件,这个认识并不全面。它应该是由事件、以及写事件的过程中涉及的作者的知识储备、语言技能、生活感悟等诸多方面构成的一个集合体。对于涉世未深、生活体验有限的中学生来说,篇篇习作都做到“以事出新”(即:写特殊日子里发生的特殊事件)确实有些难度。有时,事件虽然平凡些,但行文时能适度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知识积累,发挥“人无我有”的语言运用技能,同样会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下面这篇例文:
  
  昆虫审判会
  蒙铁文
  
  七月里一个炎热的中午,整个大地好像已经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精疲力竭了。
  这时,昆虫王国正在召开一个昆虫审判会。法庭就设置在一棵杨树杈上的一张大网上。首席坐着的是法官蜘蛛,它圆圆的身体,小小的脑袋,八条腿,露着两颗大牙齿。周围还坐着一些其他的昆虫,如蜻蜓、螳螂、七星瓢虫等。犯人已被押上被告席。它浑身被白色的“绳索”绑得结结实实,只露出个绿莹莹的大脑袋。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不知要耍些什么鬼花招。
  威严的法官开始发话了:“犯人报上姓名、出生时间及家庭地址。”
  “我名叫苍蝇,今年春天出生在一个垃圾堆里。我祖宗十代都生活在那里,冬天躲在家里,天变暖了,就出来活动。我的异姓兄弟蟑螂和我最够哥们儿,还有蚊子妹妹,比我秀气多了,可它叮人的狠劲与它的外表不太相配。耗子是我表哥,它那一套偷窃的本领可真够绝的。所以,人们把我们几个叫‘四害’。我还有一帮弟兄,什么结核菌啦,痢疾杆菌啦。他们对我可够讲义气的……”
  苍蝇得意洋洋地说着,越说越带劲,满以为会博得掌声,没想到却招来一声痛斥。螳螂张开翅膀,“呼呼”地喘着粗气,用眼睛盯着苍蝇,举起镰刀似的爪子,大喝道:“你死到临头了,还耍嘴皮子!”
  苍蝇见势不妙,这才低下头不说话了。
  法官继续说:“交代你一生犯的罪!”
  犯人颤抖了一下才结结巴巴地说起来:“我自出生以来,到过很多地方。哪里有垃圾、粪便、臭鱼烂虾,我就到哪里。每次我都能把一大群病菌散布到各地。我们不但喜欢去臭的地方,也喜欢去香的地方。有一天中午,我飞进一户人家的窗户,闻到一股诱人的饭菜香味。我趁人不在时,在没有盖好的一碗饭上爬来爬去,把我携带的细菌留下,然后就跑掉了。那家小孩吃了那碗饭后生了病,差点儿死掉。”
  蜻蜓气得脑袋都要炸了,在苍蝇头顶上边盘旋边说:“你这个可恶的家伙,还干了什么坏事,快快召来。”苍蝇吓得缩成一团,继续说下去:
  “还有一次,我飞到一个人家里,发现有一些水果,我也上去干了些勾当。没想到,那家主人警惕性很高,不但洗净了水果,还用开水烫了一遍,真让我扫兴。唯一使我高兴的是另一家的小孩儿,他吃了一个我爬过的没洗的水果,结果得了痢疾。这不,本想再去找下一个目标时,路过这里,发现有一块漂亮的丝绸,我就进来玩玩,没想到这是蜘蛛法官织的网……”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