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奇妙的“鸟巢”

作者:刘高伟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作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两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新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构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6米。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少量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将贴上一层半透明的膜。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同时也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一些特定的结构需要外,可开启屋顶的结构基本上也是一个网络状的架构,装上充气垫后,成为一个防水的壳体。
  更为匠心独具的是,“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选自《安徽科技报》)
  
  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作者依次介绍了“鸟巢”的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语言十分准确,请以“‘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文的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观是自然形成的。
  B.把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成“鸟巢”的样子,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C.“鸟巢”顶部的一层半透明的膜起到把光线直射进来,使光线更柔和的作用。
  D.“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这样既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又节省了投资。
  4.读了上文之后,请简要说说为什么把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称为“鸟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你的学校设计一个音乐教室,设计的原则是既方便适用又能节省投资,请简要写出你的设计方案。(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