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叫幸福的那个地方

作者:栖 云




  当平淡渐渐演绎成一种境界,知足常乐慢慢归结为一句真理,幸福的层面便开始扩疆。可你也许不知平淡和知足也是一种奢华呢,假如用深渊和厄运作衬托。
  他生于名门望族,他的宗族出了好几位大学者。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辍学参加了当地部队,因为痛恨乡匪滥杀无辜。他的幸福观是“清乡”、“剿匪”。他试图以此为志向,遂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在“五四”余波影响下,离开故乡去了北京。
  二十二岁,开始在《晨报副刊》撰文并与当时的文化名人胡也频、丁玲夫妇,与当红诗人徐志摩成为密友。三十二岁,写成了传世经典小说《边城》。之后一路进发,担任西南联大教授,主编昆明《观察报》副刊《新希望》,等等,同时写下大量文学及文物专著。
  然而在他最辉煌最出成果的时候,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与夫人相继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没有人可以拿出一把尺子,丈量今后的岁月有多长。可能,他的后半生就那么黑黢黢地度过了。但他就是他,什么也更改不了内心的规则,政治上的黑暗,可以改变他的外延、生活质量,并没有阻挡他的如常心理,他一边参加劳动,看菜园,一边就记忆所及继续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补内容。路过一片池塘的时候,他被池中盛开的荷花打动了,竟然忘记了何时何地,他沉浸在荷池边,脱口而出:多么美丽的荷花啊!
  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快乐从来伴随左右。八十六岁的时候,他微笑着告别世界。这年,由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选译的《边城》和小说集《静与动》,由瑞中友协主席倪尔思等选译的小说与散文合集《孤独与水》,在瑞典相继出版。倪尔思说:“如果他还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强有力的候选人!”
  这话不假,但对于他,沈从文来说,得失均不足挂齿。我想,如果他能告诉世人什么,除了他的卓越文思外,还应该有一种特别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乐在一切情景中。风来熏风,雨来沐雨。幸福原本是没有界限,没有边缘的,只要你心里不私设路障,便可以在幸福的疆土上无垠地漫游下去。
  (选自《武汉晨报》)
  
  阅读赏析:
  幸福在哪里?走过平淡的路途,通向快乐的远方,幸福就会向你招手。可是,当平淡和快乐成为了一种奢望和不可实现之后,幸福又在哪里呢?沈从文先生用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告诉我们:不幸、挫折、失败等苦难并不能阻止幸福的到来,因为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不幸时心中有一份恬然,挫折时心中有一份淡然,失败时心中有一份释然,幸福就会如影随行,风中雨中,伴你前行。给自己一份快乐的心境吧,让幸福如花一样灿烂在人生的路途中。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演() 黑黢黢() 跌起伏()
  2.“他试图以此为志向,遂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在‘五四’余波影响下,离开故乡去了北京”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没有人可以拿出一把尺子,丈量今后的岁月有多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跨越沈从文先生的一生,阐述了对幸福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文学常识积累,简要介绍一下沈从文先生。(包括籍贯、代表作、成就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幸福原本是没有界限,没有边缘的,只要你心里不私设路障,便可以在幸福的疆土上无垠地漫游下去”一句,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沈从文先生在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补内容时,曾沉浸在荷花的美丽之中。欣赏下面的荷花图片,给它们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鱼戏莲叶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俊辉设计)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