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青少年健康的新“杀手”——网络成瘾症

作者:周春林




  两名中学生因通宵上网在铁轨上熟睡被轧死,17岁的少年因网上的几句玩笑话赶到百里之外的网吧行凶,几名中学生为上网十几天彻夜不归,还有不少青少年因痴迷上网而荒废了学业……
  一时间,青少年沉迷网络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人认为青少年思想意志薄弱,呼吁加强网络监管。一些医学人士与心理学专家认为,一些青少年之所以长期迷恋上网,很多是由于“心癌”造成,而这种行为是一种病态,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对疾病也要进行科学的治疗。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联合对重庆市北碚区5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达到了10%~15%,而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并进行治疗的却不足5%。专家为此提醒:在青少年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千万不要让他们病倒在电脑屏幕前。
  据调查,青少年已成为社会网络活动的主体。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同时研究也表明,网络成瘾发病年龄介于15岁~40岁之间,24岁以下的网民占总人数的51.5%,青少年是易患高发人群。
  重庆市社科院一位社会学专家认为,青少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在这一时期也存在着性格的不稳定性,期望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这种欲望需要正确引导才能“从善如流”。如果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他们这种获取知识、满足欲望的心理就很可能导致网络成瘾,成为一种疾病。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对网络的依恋,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医学上又称之为“病态性使用互联网”。网络成瘾症的病症表现在:患者初期对网络产生精神依赖,之后就极易发展为身体依赖,出现记忆力减退、易疲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焦躁不安等反应,严重的就会危及个体的学业、工作以及家庭、社会关系等。
  重庆第九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医生邵智说,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对网络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不自觉中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而下网后感觉不舒服,也不愿参与社会活动或与他人交流,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
  难道只要一碰网络就会患上网络成瘾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为什么会如此之高?据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刘东刚副教授分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以及家庭暴力都是青少年患病的诱因。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不满,试图通过虚拟的网络来模拟现实,以求刺激和情感发泄。而病症又高发在隔代教育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
  许多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大多数的家长和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需要通过药物和精神理疗。据调查显示,被调查家长对网络成瘾病症存在以下误区:认为是青少年的思想问题,而不知道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部分家长靠训斥、打骂或限制活动来矫治;另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各种仅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心理咨询机构之间辗转,贻误了治疗时机。
  据一位医学专家介绍,国内从医学角度对网络成瘾症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尚无医院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诊疗,主要是从心理治疗角度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专家建议,要预防青少年这类综合症的发生,首先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而且要远离网上有关色情、暴力性内容,家长们要注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鼓励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医疗机构要对网络成瘾开展系统研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自2005年6月3日《新华日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网络成瘾症”这一概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不能作为“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健康的新‘杀手’”的依据的是(  )。
  A.两名中学生因通宵上网在铁轨上熟睡被轧死,17岁的少年因网上的几句玩笑话赶到百里之外的网吧行凶,几名中学生为上网十几天彻夜不归,还有不少青少年因痴迷上网而荒废了学业……
  B.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
  C.患上网络成瘾症后,下网后感觉不舒服,也不愿参与社会活动或与他人交流,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
  D.网络成瘾症患者初期对网络产生精神依赖,之后就极易发展为身体依赖,出现记忆力减退、易疲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焦躁不安等反应,严重的就会危及个体的学业、工作以及家庭、社会关系等。
  3.结合上文,分析“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原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请你归纳出本文的中心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 周春林设计)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