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真挚的情感 开阔的境界

作者:何传跃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是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别的故乡写下的一首抒情诗。自古以来,以老大还乡为题材的诗篇多是感旧伤时,而毛泽东的这首诗却鲜明地体现出高远的思想境界。
  首联,先写时间飞逝,如同梦境,不知不觉中阔别故园已是三十二年。而今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引起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油然而生。一个“咒”字,写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之快的喟叹,表达了重返故园的感慨。
  颔联,紧接上文“三十二年前”,转入对历史情景的回忆。1926年至1927年,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向革命群众大开杀戒。尽管当时群魔乱舞,但革命者并没有被吓倒。“红旗”和“黑手”,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出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激烈。
  颈联,既是议论,又是抒情,是全诗的重点。无数革命志士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战友们的牺牲,更加激起了革命者对敌人的仇恨和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心。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是在教育和启迪后人:革命成功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在写法上,诗人采用了因果关系的句式来表现革命者的崇高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对上句“壮志”的具体说明。一个“敢”字,表现出革命者的胆量和勇气。
  尾联,诗人由历史的追忆转回到现实,讴歌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诗人以高妙的艺术手法,类似于一个特写的镜头,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丰收图,这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理所当然也是英雄。诗人目睹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心里怎能不激动?首联中“咒”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怅恨之情,在这里已完全被“喜”字的欢快情绪所代替了。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诗人的故乡深情,不在于对自己亲人和往事的留恋,也不在于对故乡风土人情的颂美,而在于对三十二年来火热的革命斗争生活的重温和赞扬。全诗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热情讴歌了创造历史的人民英雄。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尤其是时间上的“昔”与“今”的对比,色彩上“红”与“黑”的对比,感情上“咒”与“喜”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