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仲永想到易中天





  侯书议

  宋王安石写《伤仲永》一文,讲方仲永从一个小神童蜕变成一个“泯然众人矣”之辈的根源,不外乎其父利令智昏,再者是炒作和做秀所带来的扼杀。但,做秀的好处也有,譬如能“扬名立万”,不过,似乎不巧,方仲永没有坚持住他的慧根;譬如能带来一时的耀眼和光彩夺目,也不巧,方仲永反而在鲜花与掌声中丢失了自我,从一代奇才变成一位茫茫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之人。

  这些“小天才”和“小神童”的悲剧根源,到底是谁惹的祸?又是什么扼杀了他们?我们该三思了。今天我们的社会更加善于炒作,不凡有很多小小年纪的儿童,在阅世未深的时候,都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童星,令人兴奋之余,也难免概叹。

  而对于一个潜心搞学术的人来说,特别对于一个一直默默无闻,潜藏在后台的学者来说,再来一个第二春,化上五颜六色的装束,像花旦又似小丑,跑道前台大跳“肚皮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状呢?

  实录一:“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好到让关羽和张飞觉得,就像老鼠爱大米。”

  实录二:“周瑜帅不帅,孔明会K歌,关羽是爱神。”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人物风云”后,他“无厘头”式的说史风格,迅速掀起了一股易中天热潮,这股热潮来得似乎超级凶猛,在这个时代里,一个易中天所引发的震荡不亚于发生于 1976年7月28日的那次八点八级唐山大地震。是谁造就了易中天的迅速窜红?易中天到底给这个社会文化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推进?他会不会又是一个被当今媒体的功名利禄所利用的一个靶子,一个刽子手,一个合成起来的做秀楷模?

  只就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的讲座来看,他带给我三点启示:

  其一,什么叫“煽动”,什么叫“滥情”?一个学者无厘头的语言变成独具一格、独具时代色彩的幽默,煽情得一般不前卫的人,很难接受。那种古板中不苟言笑的学者忸怩的姿态、做作的表情,有点令人作呕妆。一个历史,被他给高度戏剧化,这还能叫做历史吗?有人质疑是伪历史、是评书、是再加工的历史小说,天马行空、滔滔不绝的肆意汪洋。我想这些评价大都不为过分,旧瓶装新酒,中国人好这一口子。中国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拿根葱就装蒜。学术这个样子的变戏法,是时代的悲痛。

  其二,《百家讲坛》的功利色情浓重。作为一个收视率极高的公众形象传播平台,它给我带来一个启示,现今的社会流行炒作和跟风。什么火吃什么,什么能炒作得天翻地覆就玩什么?大理念,大气魄,宣扬学术,提高民族整体的修养和文化,那不是他们所承担的义务。谁不爱风风光光的站在前台,夺人眼目、灿烂无比?

  其三,什么叫吃人?鲁迅先生翻遍中国的历史,看到的是两个字——吃人。我所看到的当今文化风气是四个字——吃人文化。比鲁迅先生多了两个字,希望这不是抄袭。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时代,我们这一代活着的人,总在吃死去的历史,吃死去的人,吃死去的事,一个东西能供养几代人几辈子吃的。鲁迅先生曾说过这股吃人的风潮。没想到他死后,也有人吃他。这恐怕该是他的幸运了,不知道他要还活着的话,怎样来看待那么多人吃他的人和书?不过反过来说,吃古人和吃古人的书,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火得按不住的人物来,不妨列举一二:吃红楼,火了周汝昌,难得老先生一辈子坚持研究红楼,一辈子靠研究一本书而成为大师级人物。吃红楼,火了刘心武,刘心武本来在小说文坛已经红过一阵子。好像当今的演绎明星,火的不够味道了,再不跳出来玩弄一把,没有人再把他当回事。于是炒作、丑闻、三角恋、生孩子、离婚、吸毒、烧车、骂人等等一连串的卑鄙动作出来之后,第二天各大报纸媒体迅速都上了头条新闻。红学又给刘先生带来了第二次光华,怕是采取的就是这一针见血的招数,小说玩不转,咱玩红楼。吃文革,这一代人好多都是在吃文革中才成为大师的。但愿我这不是在挖苦讽刺你们,而是你们给我的第一直觉是这样。这又造就一代文学大师和一代有着良心的楷模和榜样,从巴金,到韦君宜,到季羡林,掀起了一股反思文革热潮,进而关于文革、关于反右、关于大跃进,一时成了那一代经历过文革时代的大师们“巨笔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的伟大旗帜了。接着吃三国、吃水浒、吃清史、吃近代而又不老古董的人,吃能红得发紫、紫得发青的人。吃来吃去,看吃的自然资源跟不上的时候,胡兰成和周作人也开始吃了,一帮子混混们挑起大旗,媒体跟势,出版跟风,读者跟马屁,不知香臭到无知者无味了,一时闹得满天乌云,不见天日了。

  我忽然想到一点,当我们把这些吃完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给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一点有价值的文化瑰宝呢?是否让他们觉得我们这一代的文化辉煌如六朝以前绚烂厚重,如唐代光华夺目呢?怕是一件令后代子孙失望的事情了。我们的这一代悲哀,就是哀在我们的“吃人文化”,哀在我们没有自己真正的东西可以堂堂正正的拿出手来,有句俗语说得好,狗肉不上桌。我们似乎无脸把我们做的这盘菜端到台面上。

  易中天被推上这个文化的大舞台之后他究竟能走多远,会不会遭遇扼杀的下场?我们拭目以待。但愿他不会成为又一个“方仲永”变成一个可怜巴巴的人,也但愿他不会成为一个过气、容颜衰老的妓女,躲在深闺之中,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