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品易中天





  易中天,名字很大气,颇有大侠风范,不嗲不做作,我很喜欢,哪天我也改名叫飞天中天得了。

  画报中儒雅的形象,媒体中朴实真诚的言谈,影视中举手投足显示中那种渊博谦逊的知识...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爱好三国,爱好汉史风云的每一个人。

  可以这么说,我不是乙醚,但我很喜欢易中天不虚伪的作风,没真正的乙醚那份狂热,好比我不会拿几百块钱去买张将在我家门口演出的赵薇个人演唱会一样。

  有人说学历史,学地理有屁用,这年头能混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近不能成名,远不能致富....

  我说,学好它,近能丰富你的修养,陶冶情操,远那就可得看你的造化,此造化还不是你写了多少什么什么大众看不懂的学术性论文,做了多少个人不知你所云的讲座...

  一切的一切,易中天做到了!

  易中天这三字打起来不怎么快,下面我用先生代替好了...

  学历史,讲历史的人大致可以分这三类

  第一种类型的,熟读史书,哪一年哪一天他都能用古书原文给你背出说上写的这天发生了什么事,笔试能得100分,却不善于抛头露面,讲出来的东西大都是之乎者也型的,大抵只能在专业报刊发表点啥文章,却字字摘抄引用,无半字自己心得的

  第二种类型的,熟读史书,也能抛头露面,但演讲只限于“说史若翻译,讲趣纳稗野”,阎崇年阎老师属于这类中的佼佼者,他的讲坛还是说得有声有色的,不像某人只会翻译三国人物,我还不如看看那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呢。

  第三种类型的,熟读史书,能抛头露面。演讲“虚纳古使效今”!就是“学以至用型”的,这类是学史的最高境界!

  不难听出,先生的讲座每集都有“集团”,“领导”,“管理”之类的词,他的用意很明白,第一白话为了让大家听懂,潜意识还有层意思,那就是古人怎么怎么样,当今企业个人大可以效仿或者吸取教训...这就是“学以至用”!

  学不至用,充其量你不过是个知识丰富渊博的大儒,如小说家言,内力深厚却不会使,打斗仅用于抗力,这岂不惜哉?

  先生或许是圣人,但据我小人之心揣度,先生现身影视画报,出席社交场所,其首要目的只是先“确认他自己的价值”,但不是俗到养家糊口,以他的退休金足够他以娱后半生,也不是雅到拯救大众于低俗文物,普施高雅情操,这只是“附产品”,正如先生所言,这样的效应,先生也没想到。

  答对先生进行人身言语文字攻击着:

  1.“哎呀,演讲还读错字还上讲坛·#¥%”
  舍满屋黄金不见,偏感叹这屋子里怎么有只老鼠?不说“谁不会读错字啊”,单论先生是讲史又不是普通话比赛....

  2.“在百家讲坛中说了会p话,就随便出书~ 一出就是十好几本,他有什么能耐?!~他讲的东西在史记上都有,他只不过念出来罢了~ ”
  史籍吧?哥们史记还没有写三国呢,先饶你这个
  史籍能看懂的有几人?能道个万万出来的又有几人?中国有几人?
  先生做了件好事,那就是他在普及三国,再一定程度上他将迷于《三国演义》之人拖到翻查正史《三国志》。坦言,若无先生这一出,如今看《三国志》的人又有几个呢?天天只意淫于“义关神诸葛”不能自拔

  3.“这家伙治学不严谨,学文的跑出来瞎说史....”
  你治学严谨你上来讲啊?说得好我们一样鼓掌..
  还是那句话,某人又在鸡蛋里挑骨头,若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那么先生的《品三国》足以9.59实0.41虚。
  首先先生一不是做专业性报告,非要100实吗?
  二很多方面先生已经交代得明明白白了,“我认为...”“我想...”,这才是大学问家,敢于说出自我想法
  三采纳一些稗官野史容易增加大众的兴趣,易于接受,100实那你去自给儿看《三国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