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布拉格之春”四十周年祭(下篇)

作者:赵启强





  七
  1968年2月底,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的报纸上,发表了佩比赫少将的文章,第一次公开了去年12月未遂军事政变的丑闻。文章发表后,政变的两个主谋,国防部党组书记谢伊纳携儿子叛逃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杨科上将自杀身亡。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下,诺沃提尼终于在3月22日向国民议会提出辞去总统职务的辞呈,搬出了他呆了12年之久的总统府。
  新就任的总统是72岁的斯沃博达。这个名字在捷克语中是“自由”的意思,然而在50年代的大清洗中,他曾遭监禁并未保住个人的自由。
  他仍将改革作为掌权后的头等大事,靠着改革上台的捷共领导人,在一个月内就拿出了全新的政治改革设计——捷共的《四月行动纲领》。
  这份长达60多页的《行动纲领》是杜布切克提议,由专家们起草完成的。希克教授主要负责改革的经济部分;曾经组织过《十字路口的文明》调查报告的里赫塔博士和后来成为捷共中央书记的姆林纳日则起草了政治体制改革部分。
  在经济体制改革部分,除了以前有过的扩大企业权限、加强市场机制,最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工人委员会、实行工人自治和民主管理”,“企业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委员会有权任免企业经理、决定企业方针和计划”。
  《行动纲领》的最大成就在于对政治体制作根本性改变。
  纲领首先承认,捷共已从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政治组织蜕变成凌驾于社会之上、对人民实行统治的特殊利益集团。为改变这一状况,纲领指出:
  “共产党依靠的是人民的自愿支持,它不是靠统治社会来实现自己的领导作用,而是靠忠诚地服务于社会的自由、进步的社会主义发展而赢得它。”
  纲领表示,“党的目标不是当社会的‘总管家’,不是用自己的指令捆住社会的手脚,对生活的每一步都加以限制。”
  对实行镇压职能的安全部门进行整顿和彻底改革,把它们的权力严格地限制在保卫国家安全,对付外国敌对势力的范围内。纲领强调,要坚决制止公安机关对公民政治信仰和思想意识观点的干预、限制。
  纲领指出:
  “没有犯罪的每一个公民可以放心地看到,他的政治信念和观点,他的个人信仰和活动,不会成为国家安全机关注意的对象。党明确宣布,不允许这个机器用来解决内部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矛盾。”
  纲领没有仅仅满足于对政治生活中的集权专制进行批评,它确认了国民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构;而国民议会通过直接普选产生。
  纲领将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人民能监督政府、参与管理国家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它指责过去的体制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弄颠倒了,所以不仅妨碍了个人的发展,也阻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纲领对民主、自由作了十分具体的规定:
  1. 要由法律保证公民有建立自愿组织、兴趣组织和社团的可能性,不要以官僚主义加以限制;
  2.公民有讨论和影响国家决策的自由,“不能通过任意解释、依靠权力规定允许他们知道什么和不允许他们知道什么,他们哪些意见可以公开讲、哪些意见不可以公开讲……必须系统地研究舆论,研究的主要结果应公布于众”。
  3. 实行新闻报道自由,取消新闻检查,“排除实际上存在的事先进行新闻检查的可能性……在报刊中要把国家的官方立场、党的机关报和新闻评论加以区别”。
  4.迁徙自由,“法律要准确地规定行动自由,特别是公民到国外旅游的自由;主要的是公民有权在国外长期或持久居住,不许把人们无根据地置于流亡者的地位”。
  社会主义如果牺牲民主,受损害的还是社会主义自己。改革派共产党人呼唤民主政治正是为了重建社会主义。所以,纲领称这次伟大的运动为“社会主义事业复兴”运动。
  1968年4月1日,杜布切克在中央全会上发言,论述《行动纲领》。他宣称,人是社会主义思想中占中心地位的因素。杜布切克所说的中心地位,是指社会主义应该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放在中心地位,而民主则是实现这个伟大思想、走向人的解放的第一步。
  在这次全会上,捷共的某些领导成员曾担心《行动纲领》的实施会使共产党在民主力量的压力下失去对局势的控制,担心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会危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种担忧,杜布切克镇定地表示,“公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国家大事”是好事,党必须采取灵活的适应性以便能接近人民。他认为,共产党应该在人民的支持下实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用暴力进行统治。
  杜布切克建议:“今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任何组织——不管是军队还是体育组织——都不要再做为共产党服务的顺从的传送带。”
  1968年4月5日,经过几天的大会讨论和排除了保守势力千方百计的阻挠之后,捷共中央委员会批准通过了《行动纲领》。“布拉格之春”全面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它宣告了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整整20年的斯大林主义统治结束了;同时,新的组织在这个经过了重大手术的国家肌体上生长起来。
  4月6日,即中央全会通过《行动纲领》的第二天,列纳尔特总理代表政府向总统斯沃博达提出辞职;4月8日,改革的倡导者切尔尼克被任命为总理,并着手组建新内阁;4月18日,改革派政治家、“人民代言人”式的人物斯姆尔科夫斯基被任命为国民议会主席;4月下旬,切尔尼克在国民议会提出施政纲领:保证贯彻四月《行动纲领》,沿着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前进。在新施政纲领中,切尔尼克提出一条原则:“今后政府将主要向国民议会负责,而不是向党负责”;5月13日,国民议会通过一个法律草案,为所有1948年到1956年遭非法审讯的牺牲者平反;5月27日,政府成立一个委员会,检查安全、司法部门侵犯公民权力的“非法行为”,为投诉秘密警察的违法行为开辟了通道……
  5月底,民主化进程达到高潮,从人民中写来的信件和电报雪片般地飞向捷共中央,对杜布切克、斯姆尔科夫斯基、切尔尼克等改革派领袖表示支持,同时要求在即将召开的捷共中央全会上,把阻挠改革的保守派撵走。
  
  八
  1968年5月29日,也就是捷共中央全会将诺沃提尼等6名中央委员开除的当天,华约部队总参谋长、苏联将军卡扎科夫率代表团抵达布拉格,宣布华约部队将在捷、波境内进行军事演习。
  保守派反守为攻,在以后几天的全会上,对杜布切克进行猛烈的攻击。党内的派别斗争明朗化了,反改革的图谋也公开了。
  改革派领袖希望在9月所召开的“十四大”,能够选出一个进步的中央委员会的计划又一次受挫。改革派不能坐等“十四大”的召开,于是也激烈地投入了战斗。
  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杜布切克便来到改革的根据地布尔诺。在有6000人参加的党员干部大会上,杜布切克对保守派进行了回击。他称保守派是民主化进程的“最大危险”,并且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把这些人称为“反动派”。
  改革派的其他领袖斯姆尔科夫斯基、切尔尼克等人也分赴全国各地,到工厂、到基层党组织去宣传改革。
  由克里姆林宫指挥的华约国家合唱队首先喊出了对捷克改革的干预。仍在掌权的邻国斯大林主义者:东德的乌布利希、波兰的哥穆尔卡,公开干预捷克内政,对杜布切克施加压力。他们惟恐捷克的民主化运动会蔓延到他们国家。
  除了舆论和外交的压力,还有赤裸裸的军事威胁:苏军总政治部主任皮谢夫将军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说,“只要有一个捷克政府要求援助,苏联军队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5月17日,当苏联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布拉格时,代表团刚走下飞机,布拉格电视台美丽的女记者哈弗利奇娃迎上前去。她绕过代表团团长、苏联国防部长格烈奇科元帅,径直走到皮谢夫面前,把话筒举到将军挂满勋章的胸前。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