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闻陆铿辞世感言

作者:施 亮





  海内外华人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报人陆铿先生于今年6月21日晚病逝美国旧金山。他的遗体6月26日上午11时在当地火化,骨灰由其子女带回国内安葬。依其遗嘱,归葬于昆明市金宝山的名人园,墓碑上镌刻:“中国一记者陆铿葬于此。”
  陆铿先生必定是中国新闻史上留下影响的人物。但虽然近年来也有一些报刊介绍其人其事,国内却较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出身云南省保山县的世家大族,年轻时即担任缅甸《仰光日报》的特约记者,后来听从萧乾先生建议,抗战中奔赴大后方重庆,就读于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班,毕业后即开始了职业新闻记者生涯。他当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又与友人办报纸。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他赴欧洲采访,在柏林见到已经被盟军关押至监狱的纳粹元凶之一戈林,还受邀拜谒了天主教的教皇庇护十二世。回国后,他曾经担任《中央日报》采访主任,又升任副总编辑,可说是当时国统区新闻界风云一时的当红记者。陆铿不畏强权,敢在权势面前说真话,甚至有一句名言:“不坐牢就不是好记者。”他为调查国民党政坛黑幕真相,想方设法在庐山偷看陈布雷的机密文件,惹得陈布雷大为恼火。他还在报刊上公开揭露宋子文、孔祥熙大量贪污外汇的事实,蒋介石大发雷霆召见他,喝令他交代此事的消息来源,而屠刀架在脖子上他也拒绝说出真情,并向蒋介石痛陈国民党官僚腐败贪污的种种劣迹,预言如不改弦更张,必定导致大崩溃局面。他的一番坦言,竟然使蒋介石动容,终于轻饶了他。不过,他的犀利笔端自然会触痛某些权贵,就在国民党在大陆政权覆灭前夕,这些人仍然对陆铿必欲除之而后快,当他在广州创办《新闻天地》时,国民党给他扣上“通敌”罪名,将他逮捕坐了几个月的监狱。这也是陆铿的初入囹圄,因幸得欣赏其才华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阎锡山营救出狱,暂时由广州避往香港。他又从香港返回昆明,拟接出家眷到香港定居,恰遇昆明解放,因此滞留于大陆。新中国诞生后,陆铿也曾经以“战犯”身份两度入狱,直至1975年人民政府实行大赦,他才被释放回家。后来,胡耀邦在中南海接见他时,曾对他表示抚慰之意,说是让他吃苦头了,受委屈了。此时,陆铿已经迁居香港,担任《百姓》半月刊社长,美国纽约的《华语快报》发行人。
  最近,我读到了《作家文摘》转载《凤凰周刊》所发表贾葭先生的文章,专门提到了陆铿采访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事。那是在1985年5月10日下午,他们坦诚地交谈了两小时。采访时,陆铿曾经要求带录音机,碍于有关规定接待部门不同意,最后还是胡耀邦亲自批准了。此次会谈中,涉及了台海关系、对毛泽东的评价、高层人事动态、新闻自由及对人权的看法等等在当时极端敏感的政治话题。陆铿将这篇访谈《胡耀邦访问记》全文发表在香港的《百姓》半月刊上。“由于陆铿在发表时拒绝胡耀邦的删改建议,导致胡耀邦关于中国政治的一些看法曝光,引发北京高层震动。”这篇访谈竟成为一个政治事件,是胡耀邦同志蒙冤受屈而辞职的重要起因之一,据说“陆铿在回忆录中对此深为悔恨”。我也曾经有幸拜读过这篇访谈记,并且反复读过几遍,由此深为钦佩耀邦同志的远见卓识及开明的政治风范。说实话,倘若未能设身处地感受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历史氛围,现代青年人一定极其讶异,党的领袖讲一讲这些真话怎么会引起高层那么大的“政治震动”呢?他们不会明白,如今我们在报刊上司空见惯的那些名词,譬如以人为本,人文主义,甚至包括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观念,当时怎么都被某些人扣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帽子,被看成是异端邪说呢!抚今追昔,我们亦可从中感受到整个社会在艰难坎坷中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因此,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将当年这篇访谈记全文在国内公开刊布,其实这对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会是颇有助益的。
  1994年10月,我随团中央的一个访问团去香港时,顺便向带队人请一天假,特地与美籍华裔作家陈若曦会面。我们随意交谈时,也谈及陆铿先生的一些逸事。我久闻陆铿先生大名,也很仰慕他的节义风骨。陈若曦说,陆铿访问胡耀邦前曾经与她通过一个电话,因为此前她也受过胡耀邦接见。他们对胡耀邦是很敬仰的,尤其是崇敬胡耀邦坦诚磊落的胸襟及人格风范,认为这样的政治家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有品格的文人最重求真,但是求真也往往须付出代价。陆铿即因为直言付出许多代价,国共两党曾经都不喜欢他。他因为1985年采访胡耀邦惹祸,直至去年才被允许回内地探亲。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有人谣传,他曾经帮助过某大人物由香港潜逃美国定居:此事纯属臆测,《中国论坛》社长陈有为先生已经在《联合早报》廓清事实了。陆铿在上世纪80年代初撰文说,蒋经国身体欠佳,不适宜连任“总统”,遭致蒋经国震怒,因此台湾当局曾将其列入不受欢迎人的名单,直至1990年才解禁。在“江南事件”中,陆铿亦为作家江南惨死而大声疾呼,仗义执言。他明白讲真话会有各种麻烦缠身,甚至讲真话也会像江南一样遭遇不测,但他绝不放弃“讲真话”的精神,因为讲真话,揭真相,求真理,才是一个真正新闻记者的社会价值所在。他的棱棱风骨让人敬佩。
  (作者系北京作家)
  (责任编辑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