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等三篇

作者:邓 海等





  重庆自主新闻发布会:“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
  ●邓海
  
  11月15日下午3时,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办副主任文天平走上新闻发布台,重庆市自主新闻发布会自此正式登场。35岁的文天平脸有点涨红。发布厅里早已坐得满满的,除了记者,还有外国驻渝领事馆的新闻官。
  新闻发布会前23分钟,文天平先作授权发布,澄清了“重庆三峡库区二次移民400万人”的说法,并对解决交通拥堵、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户免税、轻轨老年免费卡等问题做了说明,其中部分是对市民投诉的回应。
  随后,问答开始。11个问题,三个来自境外媒体记者。提问热烈,也不乏“刺激性”,现场甚至有性急的记者抢话筒,场面有些火爆。
  当地媒体主要问的是一些地方性很强的具体问题,比如油价上涨后政府对长途客车的补贴、生猪非法屠宰、跨区域医保。而中央媒体则毫不客气,家乐福踩踏事故的善后、交通意外如何避免,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都需要发言人打起全副精神。
  最后,一家境外媒体向发言人求证有关“重庆人事变动”的传言,并问文天平对于“民间组织部长”预测准确性的看法。文天平在正面回答之后,不忘幽上一默:“如果真预测这么准,我倒有一个建议,他们与其当民间组织部长,还不如炒股。”
  发布会结束后一个多小时,文天平还被记者团团围住,难以脱身。
  这个正式确定在每月第二个星期四举行的发布会,因其“定时、定点、定人、开放式”的特点,被视作国内“一项重要的突破性、填补空白的新制度”,此前仅见于上海市。
  媒体可以提任何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政府新闻发言人原则上不得以“无可奉告”来搪塞,不会以打招呼、发通稿等形式限制媒体报道发布会内容——这些事先披露的“亮点”,人们急于在文天平首次亮相时求证。
  文天平会后向记者概括其首次亮相的感受时说,“三句话,责任巨大,压力巨大,心态平和”。
  另一位确定的新闻发言人是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发布会结束后,他告诉围拢过来的记者,如果满分是100分,文天平今天的表现可以打80分。
  有关人士表示,自主新闻发布会除为媒体释疑解惑外,更关注市民所需,强调“民生”色彩。为此,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已建立专用邮箱,及时收集市民和海内外媒体的有关问题和意见,在新闻发布会上予以答复。
  据称,有关部门计划在全国推进自主新闻发布会制度,而重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尝试,饱含示范意义。
  
  “重庆必须有所突破”
  在成为改革试验区后,重庆的一举一动更受关注,不久前的农地入股探索,就曾引发热议。
  此时推出自主新闻发布会,如果涉及改革试验的深层次问题,如何应对?舆论的反应是否会影响改革举措?实际上,在重庆市政府内部也曾对此颇有顾虑。
  市政府第110次常务会对此进行了专项讨论。市长王鸿举表示,不管有多少困难,也不管有多少压力,要建立现代政府都必须迈出这一步,所以,“重庆必须对此有所突破!”
  “实事求是是基本要求。”文天平说,“开放的社会不仅允许试错,同时也能广泛地汇集信息,让改革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在充分尊重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之下,也才有突破和持续的可能。”
  他介绍说,重庆2006年境外媒体采访量仅为20多次,而今年截至目前已超过80次。“为弥补记者获得信息不足和保障群众知情权,有必要进行更为广阔的拓展。”
  2005年底,在重庆市,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公民个人隐私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之外,所有政务信息都必须向市民无偿提供。
  2006年3月初,被称为市政府24号文的“关于建立健全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的意见”公布,明确规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除了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改革措施等,还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针对外界对我市有关问题的疑虑、误解,需要通过媒体统一对外说明、澄清的情况”。还规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由市长指定。
  在此次自主新闻发布会推出前,重庆市已有市政府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专题新闻发布会、其他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据统计,2006年,政府部门举行的各类新闻发布会平均每周1.4场,2007年截至目前平均每周4场,最多时一天就有3场。
  在月度新闻发布会和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以上官员和部门领导经常亮相。文天平说,副省级干部每月发布新闻,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从2006年开始,重庆市逐步派人到上海、南京等东部城市学习,认为上海的自主新闻发布会不错。文天平总结说,这项制度有三大突破:变单向为互动,变被动为主动,变宣传为营销。“在新闻发布上语言要灵活,少讲枯燥的语言,少说官话,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
  这位年轻的官员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中国的改革创新是个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传媒既是这个过程的受益者,也是这个过程中众多推动者之一。”他说。
  
  “人民群众是讲道理的”
  重庆看好自主新闻发布制度,而国新办等有关部门正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此项工作,两相呼应,重庆很快就由申请转入了筹备。实际上,重庆的自主新闻发布,2006年就开始有所尝试。
  2006年初,重庆市大足县人事局副局长李福多在家中切腹自杀,此事随即引发轰动;种种猜测此起彼伏。在对此事的报道上,重庆放开手脚,不再要求媒体发新闻通稿。大足县政府的反应速度很快,事发次日上午,县政府新闻发言人便就此事对外发言并接受记者采访。而随着公安机关调查的逐步深入,发言人几乎每天都要向媒体公布最新调查进展。
  这种做法取得的效果不错,谣言相继消解。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后来回忆说,由于民众掌握的信息不全面或不真实,难免以讹传讹,而政府公开、规范地发布信息,有助于释疑解惑。
  2007年5月,重庆市江北区发生了开发商强拆居民楼的事情,包括公安在内的多个部门迅速出动,对强行拆迁者进行了控制。江北区政府也在当天通过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事件详情和处理意见。
  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事件处理顺利,开发商后来也被送上了被告席。
  江北区在总结时表示,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如果政府传播信息及时,危机是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的,“人民群众是讲道理的”。
  不过,要及时透明地传播信息,制度保证是必要的。文天平认为,重庆设立的自主新闻发布制度就是有力保障。
  为确保发言人掌握更多的信息,重庆市破例允许发言人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副市长主持召开的重要专题会议和工作会议,甚至市长的重要工作调研考察,发言人都可以参加。此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也将转由新闻发言人来承担。
  
  “用外交辞令来回答群众提问不负责任”
  承诺不说无可奉告,众目睽睽之下答不上来提问怎么办?文天平向记者解释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民生,主要的对象是人民群众,用外交辞令来回答群众提问,是不负责任的。”
  至于一些“技巧”,他认为“没有必要”。“对人民我们有什么可隐瞒的?玩弄花招,群众不喜欢!”
  民生色彩是重庆自主新闻发布会的突出特色。事实上,此前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既能看到城乡总体规划、节约型机关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等宏大话题,也有稳定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等民生主题。
  今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周慕冰称,重庆将在危化品运输车辆和加油站强制推行阻隔防爆技术,市民在加油站内可打手机的日子,为期不远。
  

[2]